期刊文献+

论汉魏六朝颂的体式确立及流变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先秦《诗》三颂与六朝颂都以四言为基本的样式,但汉代颂的体式却混杂不齐,"颂"的文体性弱化,回落到原始的"赞美"意义上。汉末集中出现的"碑颂"取代碑铭的潮流,为颂体回归四言提供了契机,蔡邕是这一潮流中的代表人物。在六朝,还产生了新的五言颂和七言颂。汉末三国的佛教译经沙门以"颂"配译"偈",另一方面又由于佛教现实传教需求而从诗中因袭了五言甚至七言的样式,五、七言从而进入了颂的范畴。晋宋时期,个人创作的五言颂出现。这一过程也同样发生在了道教中。
作者 林晓光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38-143,共6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3

  • 1周一良.《论佛典翻译文学》.《魏晋南北朝史论集》,中华书局1963年.
  • 2陈允吉.《中古七言诗体的发展与佛偈翻译》,收录于《古典文学佛教溯源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 3李秀花.《东晋南北朝佛偈、诗、汉颂诸体间的互动》[J].中国学研究,2004,.
  • 4李秀花.论魏晋南北朝隋本土诗文对汉译佛经之容摄[J].文学评论,2009(4):74-79. 被引量:2
  • 5孙尚勇.佛经偈颂的翻译体例及相关问题[J].宗教学研究,2005(1):65-70. 被引量:10
  • 6王晴慧.《浅析六朝汉译佛典偈颂之文学特色-以经藏偈颂为主》[J].佛教研究中心学报,2001,.
  • 7齐藤隆信.《漢訳仫典にぉける偈の形態論:中華の韻文との連動》.《印度学佛教学研究》56卷1号.
  • 8《漢訳仫典にぉけるgathaの訳語とその変遷:绝·束縛·偈·伽他》.《印度学佛教学研究》54卷1号.
  • 9福井文雅.《道教文献に見ぇる頌の機能》.《日本中国学会报》第44卷.
  • 10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650-1725页.

二级参考文献30

  • 1智升撰.《开元释教录》卷一至七.《佛藏要籍选刊》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543页至613页.
  • 2《晋书》卷一百十七.岳麓书社,1997年版,第2001页.
  • 3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中华道藏》.
  • 4.《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428页.
  • 5.《辞源》[M].商务印书馆,1988年修订本.132页.
  • 6.大正藏32:24c[M].,..
  • 7.大正藏32:245a[M].,..
  • 8.大正藏30:753a[M].,..
  • 9.大正藏34:472b[M].,..
  • 10.大正藏42:1b[M].,..

共引文献14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