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实现“在体化”,重建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的关联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正在努力走出“现代性断裂”的历史虚无感和“依附性”的文化殖民阴影,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中国文化主体与汉语文学的审美自主性。然而文学理论研究尚未完全摆脱西方文论话语的影响,总的来说依旧呈现出以西为上、唯新是瞻的价值取向,尚且无暇顾及如何来维护中国文学实践的整体化,亦鲜有从同时代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中提炼出富有“中国性”的经验与观念。
作者 杨俊蕾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35,共3页 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导-疏离-互动: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创作关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CZW0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杨匡汉.《20世纪中国文学经验》,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 2Italo Calvino,The Literature Machine,Vintage,1997; Albert Eco,lnterpreta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Cambridge Fress, 1992.
  • 3M.H. Abrams,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 4陈平原.“批评”——文化生产的关键一环[J].北京观察,2000(11):34-36. 被引量:1
  • 5钱中文.《社会理论视野中的文学与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6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 7E. Bissell, The Question of Literature: the place of the literary in contemporary theor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 8L. Asher,The Art of Novel,Perennial Classics, 2003.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