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事诉讼目的论构筑之基点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法学论争最为激烈的基础理论之一,诉讼观的对立、研究视角的差异以及主体立场的不同是造成分歧的主要根源。现代民事诉讼要立足于多元利益保护的立场,遵循"实体—程序二元论"诉讼观的指引,从多维研究视角出发来选择和构筑其制度目的,据此而论,民事诉讼目的应当是一个具有程序、实体双重属性,以利益保障、价值实现、权利保障、纠纷解决为内容的统一协调的目的体系。
作者 刘福泉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出处 《社科纵横》 2011年第2期81-8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陈瑞华.程序价值理论的四个模式[J].中外法学,1996,8(2):1-7. 被引量:154
  • 2[日]谷口安平.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45-46.
  • 3[日]兼子一 竹下守夫 白绿铉译.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100.
  • 4付子堂.对利益问题的法律解释[J].法学家,2001(2):29-35. 被引量:74
  • 5[日]三月章 汪一凡.日本民事诉讼法[M].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7..
  • 6[美]E.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326-327,328,554,327,325.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袁泳.数字技术与版权领域的利益平衡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9,36(3):135-143. 被引量:25
  • 2郭道晖.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的法律——学习列宁的法制思想[J].法学评论,1992,10(4):8-14. 被引量:7
  •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362、236、250、312、313、312页.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 5.《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29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32页.
  •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07页.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45页.
  • 9.《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4、66页.
  • 10[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11页.

共引文献435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