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宋《春秋》学的异同——基于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条目及相关典籍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用文献学与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朱彝尊《经义考》所载汉、宋《春秋》学著作条目及相关文本为依据,从著述形式、经传关系、三传关系、理论学说等四个方面,论析汉、宋《春秋》学的延变异同,以期有助于推进汉、宋学的比较研究。
作者
葛焕礼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宗教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8-129,共12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金
作者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经学的转型: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的‘新<春秋>学’"(07CZS022)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汉代
宋代
《春秋》学
异同
分类号
C03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5
共引文献
100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5
1
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801页.
2
《庆祝无锡施之勉先生九秩晋五诞辰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3月,第215-239页.
3
《春秋宋学发微》(增订版),台北:文史哲出版,1986年9月.
4
《经义考》(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5
马宗霍.《中国经学史》,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6页.
6
戴君仁.《经疏的衍成》,见《经学论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
7
郑樵.《通志》卷六十三《艺文一》,中华书局,1987年,第758页.
8
楼钥.《春秋后传哼》,见陈傅良《春秋后传》书首.
9
《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七叶梦得"《春秋传》"条引《南窗纪谈》,第218页.
10
陈亮.《春秋比事原序》,见沈菜《春秋比事》书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共引文献
100
1
贾鸿源,温坤宁.
先秦时期“出宫人”现象探析[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7-11.
2
王家葵.
陶弘景与梁武帝──陶弘景交游丛考之一[J]
.宗教学研究,2002(1):30-39.
被引量:6
3
华林甫.
中国古代地名渊源解释发展原因的分析[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15(2):199-215.
被引量:9
4
谭帆.
小说学的萌兴——先唐时期小说学发覆[J]
.文学评论,2004(6):15-22.
被引量:4
5
史玉民,魏则云.
中国古代天学机构沿革考略[J]
.安徽史学,2000(4):3-8.
被引量:5
6
陈红梅,周斌.
《宋略》散佚年代考[J]
.史学史研究,2002(3):64-67.
被引量:2
7
杨薇.
《尔雅》注本文献系列对训诂学形成产生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05(6):139-142.
被引量:1
8
程勇.
“经学”“经术”的分野与汉代经学文论话语的双重性质[J]
.学术月刊,2005,37(7):96-103.
9
屈直敏.
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的成书背景[J]
.敦煌学辑刊,2005(2):12-18.
被引量:1
10
陈洪臣.
儒家心灵和谐思想刍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137-13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宗友.
《经义考》孟子条校考——兼论《经义考》之整理[J]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018,18(1):40-53.
被引量:1
2
吴梁.
朱彝尊著述考略[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4):15-17.
被引量:5
3
康占杰,陈风华.
唐代儒学对宋学系统的开启作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18(2):28-34.
被引量:3
4
张宗友.
《四库全书总目》误引《经义考》订正[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1):26-32.
被引量:1
5
司马朝军,沈科彦.
《经义考》辨伪一例[J]
.图书情报知识,2007,24(3):48-49.
被引量:2
6
傅建忠.
《经义考》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3):112-114.
被引量:1
7
杜泽逊,崔晓新.
朱彝尊著述续考[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1):53-57.
被引量:5
8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双月刊)[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1).
被引量:1
9
吴超.
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之关系考论[J]
.北方论丛,2009(2):103-106.
被引量:1
10
孙旭红.
宋代《春秋》学中的王霸之辨[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19-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张宗友.
回顾与前瞻:朱彝尊目录学研究的现状与取径[J]
.嘉兴学院学报,2021,33(1):29-40.
2
张明宇.
从新旧唐志春秋类著录看春秋学发展[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9):146-149.
3
李弢.
李琪《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初探[J]
.闽台文化研究,2018(4):90-9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弢.
李弥逊家族诗文辑佚——兼及其族“诗礼簪缨”之成因[J]
.闽台文化研究,2019(1):101-106.
被引量:3
2
李弢.
五代以降李弥逊家族入闽发展论析[J]
.闽台文化研究,2022(4):33-40.
1
葛焕礼.
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著作考辨[J]
.西部学刊,2015(4):17-29.
被引量:4
2
葛焕礼.
论啖助、赵匡和陆淳《春秋》学的学术转型意义[J]
.文史哲,2005(5):40-45.
被引量:7
3
薛文.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J]
.学术界,1989(5):4-8.
4
小昱.
谣言辨[J]
.人人健康,1998,0(1):23-23.
5
晁岳佩.
郝氏《春秋》两种评介——论郝懿行的《春秋》学[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4(6):39-44.
被引量:1
6
金景芳.
孔子的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六经[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31(1):60-67.
被引量:7
7
谢保成.
中唐《春秋》学对史学发展的影响[J]
.社会科学研究,1991(3):72-77.
被引量:4
8
高增德.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J]
.社会科学研究,1989(4):16-18.
被引量:1
9
卢仁龙.
《经义考》综论[J]
.社会科学战线,1990(2):334-341.
被引量:2
10
章权才.
胡安国《春秋传》研究[J]
.学术研究,1995(2):89-93.
被引量:2
人文杂志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