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1,共5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同被引文献5
-
1王小丁.两种模式的比较——裴斯泰洛齐的贫民教育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37-41. 被引量:5
-
2安雪慧.教育实验研究二十年[J].教师教育研究,1999,14(3):48-53. 被引量:5
-
3李方.一般教学模式与学科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21(5):21-26. 被引量:59
-
4刘东虹.词汇量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J].现代外语,2003,26(2):180-187. 被引量:81
-
5林尤超.论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4(3):41-44. 被引量:2
-
1叶澜.论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与欢乐[J].思想.理论.教育,2000(5):6-11. 被引量:15
-
2杨汉麟.论近现代外国教育实验的分期及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3S):124-127. 被引量:1
-
3程永超.当我们面对《过去的教师》[J].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10(6):42-42.
-
4刘学梅,唐亮.计算机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23):109-110. 被引量:4
-
5王喜海,石丽娟.儿童教育论纲——基于近现代童年观的儿童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1):36-38. 被引量:2
-
6甘开锋.谈谈如何指导小学生的学习方法[J].神州,2011(07S):141-141.
-
7陈平.主体性教育在中国[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7-61.
-
8宋荐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的渊源和基础[J].教育史研究辑刊,2001(4):1-5.
-
9陈昌铎.浅论中国的近代教育与“近代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9-40.
-
10刘华.日本近现代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