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恢复与重建
被引量:
2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生态恢复与重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从生态恢复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出发,重点探讨了恢复生态的工程与技术、自然控制论在恢复生态工程中的调控作用、恢复生态与重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热点等内容。最后指出,只要加强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作者
岑慧贤
王树功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关键词
恢复生态
生态建设
生态工程
自然控制论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5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88
同被引文献
375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438
参考文献
17
1
许木启,黄玉瑶.
受损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J]
.生态学报,1998,18(5):547-558.
被引量:139
2
彭少麟.
恢复生态学与植被重建[J]
.生态科学,1996,15(2):26-31.
被引量:185
3
舒俭民,刘晓春.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540-543.
被引量:42
4
Brin.,P,张艳彦.
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发展[J]
.生态学进展,1989,6(4):265-271.
被引量:8
5
舒俭民,沈英娃,高吉喜,刘连贵,高映新,曹洪法.
城市垃圾填埋场植树造林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5,8(3):13-19.
被引量:20
6
道本迈尔R 陈庆诚译.植物群落生态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13-217.
7
高吉喜,曹洪法,舒俭民.
土壤中铝对马尾松影响的试验研究[J]
.林业科学,1991,27(6):649-651.
被引量:10
8
刘建业 秦泰毓 等.赣南稀土矿堆放场地垦研究.持续发展与生态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1-156.
9
康乐 马世骏.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现代生态学透视[M].-,1991..
10
王树功,倪培桐.
自然控制论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应用初探[J]
.广州环境科学,1997,12(4):25-2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5
1
高吉喜,曹洪法,舒伶民.
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现状及其处理处置规划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16(4):30-33.
被引量:18
2
王大齐,胡恩金.
巢湖生态系统之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1994,14(3):177-181.
被引量:9
3
舒俭民,沈英娃,高吉喜,刘连贵,高映新,曹洪法.
城市垃圾填埋场植树造林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1995,8(3):13-19.
被引量:20
4
乐佩琦.
中国濒危淡水鱼类致危成因分析[J]
.湖泊科学,1995,7(3):271-276.
被引量:8
5
舒俭民,刘连贵,张岱松,张维喜,李广和.
石墨矿废弃地生态复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6,16(3):191-195.
被引量:16
6
庞叔薇,环境化学,1986年,5卷,3期,68页
7
刘建康,东湖生态学研究.1,1990年
8
康乐,现代生态学透视,1990年,300页
9
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1990年,1页
10
刘建康,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1990年,1页
共引文献
388
1
何玉实,王筱平,何彤慧,赵明涛,王超群.
水深、光照对三种沉水植物生长特征及除氮效果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22(22):81-90.
被引量:3
2
王子玲,霍晓梅,符亚儒,高保山,麻保林,石长春.
神府东胜沙地矿区植被建设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
被引量:13
3
吴欢,周兴.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32-35.
被引量:30
4
王燕,王润元.
现代环境与人体健康研究综述[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0(3):100-104.
被引量:2
5
张光灿,刘霞,王燕.
煤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风化矸石山植被生长及土壤水文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20-23.
被引量:22
6
刘苑秋.
亚热带红壤区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z1):53-58.
被引量:11
7
杨学军,唐东芹.
城市地区湿地生境类型的生态绿化与对策[J]
.林业实用技术,2001(7):3-5.
被引量:7
8
张丽芳,濮励杰,涂小松.
废弃地的内涵、分类及成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180-185.
被引量:21
9
张萌,曹特,过龙根,倪乐意,谢平.
武汉东湖水生植被重建及水质改善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6):154-159.
被引量:24
10
王国才,何春光,盛连喜.
关于吉林省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的探讨[J]
.吉林水利,2004(8):1-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75
1
林启才.
河流生态工程学及生态水工学的发展与趋势[J]
.灾害与防治工程,2007(1):75-80.
被引量:9
2
宋乃平,张凤荣,李国旗,李超.
西北地区植被重建的生态学基础[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5):1-4.
被引量:15
3
第宝锋,崔鹏,艾南山.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40(5):32-37.
被引量:24
4
王永军,齐实,第宝锋,李志沛,常丹东,丛佩娟.
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J]
.科技风,2008(8):10-11.
被引量:1
5
辛琨,肖笃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简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1):21-23.
被引量:81
6
姜志德.
论产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S1):73-76.
被引量:1
7
林如求.
三都湾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的危害及治理研究[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1997(1):16-19.
被引量:34
8
张建春,彭补拙.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土地利用规划——以安徽马鞍山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1,21(5):600-604.
被引量:9
9
杨海燕,师路远,卢少勇,万正芬,薛巍.
不同覆盖材料对沉积物P、N释放的抑制效果[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5):2084-2090.
被引量:9
10
龙健,李娟,江新荣,黄昌勇.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研究[J]
.土壤学报,2004,41(4):597-602.
被引量:89
引证文献
29
1
吴欢,周兴.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z1):32-35.
被引量:30
2
郑天柱,周建仁,王超.
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2002,23(S1):115-117.
被引量:46
3
郑天柱,周建仁.
污染河道的生态恢复机理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2,30(3):11-13.
被引量:14
4
赵颖弘,胡明安.
大型矿业基地环境评价研究——以鄂东南矿山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66-68.
被引量:1
5
李加林,许继琴,张殿发,杨晓平,童亿勤,沈永明.
杭州湾南岸互花米草盐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5):58-62.
被引量:30
6
米文宝,谢应忠.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2):49-53.
被引量:32
7
全海.
山区小流域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4):103-108.
被引量:10
8
高云彪,宫冰,王辅强.
辽东山区退化农业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研究[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6(6):42-45.
被引量:4
9
王银柱,戴良先,刘晓英,刘刚,武高林.
我国草原现状及其生态恢复途径初探[J]
.草业与畜牧,2007(5):29-32.
被引量:18
10
袁海军.
自然本位与人类中心:生态恢复的二重性及其效应[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22-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38
1
付国强.
浅谈小流域治理技术方案[J]
.环境工程,2023,41(S02):146-149.
被引量:1
2
龚秀英.
新中国成立后永定河北京段的治理分析[J]
.北京水务,2020,0(1):54-59.
被引量:5
3
赵丹蒴,吴殿成,赵明研,王宏.
试论千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4):20-22.
被引量:1
4
赵雪,赵爱芬,张龙龙.
烟台市蓁山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初期的群落结构特征[J]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346-352.
被引量:6
5
张晓可,刘学勤,刘文治.
巢湖东部水源区湖滨带植物群落结构及植被修复策略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2):32-38.
被引量:2
6
孟范平,李睿倩.
基于能值分析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定量化研究进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S1):74-80.
被引量:29
7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赵同谦,彭廷柏.
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9):1994-2002.
被引量:78
8
孙卫星,汪翙.
浅议受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B12):108-110.
被引量:11
9
余琳,王雪丽.
在矿山开发环评中的生态保护问题探讨——以蒙库露天铁矿山开发环评为例[J]
.新疆环境保护,2003,25(4):48-50.
被引量:4
10
秦卫华,王智,蒋明康.
互花米草对长江口两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入侵[J]
.杂草科学,2004,22(4):15-16.
被引量:24
1
赵庆春,金万俊.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论保护环境与综合治理[J]
.吉林林学院学报,2000,16(4):258-259.
2
金继华,赵庆春.
论保护环境与治理的辩证关系[J]
.呼和浩特科技,2000(2):13-14.
3
曾庆存.
自然控制论[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6,1(1):11-20.
被引量:11
4
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14(6):38-38.
5
陈红岩,胡非,曾庆存,陈家宜.
大气环境污染优化控制的实际问题[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3(2):68-77.
被引量:11
6
王树功,倪培桐.
自然控制论在生态示范区中的应用初探[J]
.广州环境科学,1997,12(4):25-28.
被引量:1
7
董光璧.
“天人合一”的现代版[J]
.科学,2014,66(5):9-11.
8
缪磊磊,王爱民.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2001,19(2):76-80.
被引量:5
9
沈镇平.
防化学院化学危害预测预警取得重大突破[J]
.化工时刊,2008,22(12):16-16.
10
张秀清,周巧姝.
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64-67.
被引量:5
环境科学进展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