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研究的背景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确认不能仅仅局限于经典作家的论说,而是要从实践的思维方式、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想方法出发,探寻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性的理论根源,这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应有的科学态度。
作者
傅国强
机构地区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19,共3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整体性
研究
背景
分类号
B152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47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5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9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83-384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76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第429页.注(89).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页.
8
《列宁选集》.第2卷,第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
《列宁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67页.
10
《列宁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5页.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卢卡奇 杜章智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5年..
2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37-38页.
3
柯尔施,王南湜等译.《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22-23页.
4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31页.
5
詹姆逊.《后马克思主义五条论纲》,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08页.
6
詹姆逊.《辩证的批评》,王逢振主编.《詹姆逊文集》,2004年,第54页.
7
奥尔曼.《辩证法的舞蹈》,田世锭,何霜梅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共引文献
247
1
周早弘.
民族精神的系统观及其特性[J]
.各界,2007(6).
2
刘一民,王清玉,李大新.
论我国运动员的精神动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891-893.
被引量:10
3
罗道全.
邓小平创新观论略[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4.
4
武锡申.
全球化与世界市场[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12.
5
张青兰.
人格的历史嬗变及其动力系统分析[J]
.广东社会科学,2007(5):70-73.
6
王福民.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J]
.东南学术,2007(5):4-11.
被引量:2
7
吴懿,李婷.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人生定位的途径[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19-20.
8
张曙光.
哲学的命运与思想者的责任——关于马克思哲学观的重新考察与反思[J]
.学术月刊,2007,39(10):25-33.
被引量:4
9
陈荣富.
马克思、恩格斯的宗教世俗化理论——兼评伯格的“非世俗化”理论[J]
.学术月刊,2007,39(10):34-39.
被引量:3
10
王向民.
中西璧合:民国政治学家的民治诉求[J]
.学术月刊,2007,39(11):137-14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4
1
梁树发.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实质[J]
.教学与研究,2005(8):30-35.
被引量:32
2
顾钰民.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2):48-50.
被引量:22
3
梅荣政.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五个马克思主义文本有关论述的研究[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36-43.
被引量:27
4
程恩富,胡乐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60年[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11-22.
被引量:38
5
习近平.
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
.求是,2010(7):17-24.
被引量:410
6
张雷声.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研究视角[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29-32.
被引量:17
7
赵家祥.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J]
.教学与研究,2010(7):15-21.
被引量:12
8
钟明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整体性[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42-44.
被引量:4
9
袁银传.
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31-36.
被引量:9
10
韩庆祥,邱耕田,王虎学.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J]
.哲学研究,2012(8):3-9.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1
1
蒋永穆.
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历史背景与价值意蕴——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与整体性研究》等著作[J]
.学术评论,2021(2):4-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洋,陈向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2(11):69-71.
1
李林.
审美与认知的文化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9(3):55-58.
2
白利军.
批判理论:客体、本质、目标[J]
.前沿,2009(3):52-54.
3
曾峻.
从整体论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
.学习月刊,2015(19):11-12.
4
蓝强,薛雪.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的四个层次[J]
.学理论,2012(30):49-50.
5
王平.
论先秦儒家的人性观[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12):13-16.
6
李骥云.
论唯物史观的前提:现实的个人——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
.考试周刊,2011(61):35-35.
7
邵汉明.
荀子性恶论三题[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3(2):19-24.
8
王翠萍,陈仕光.
《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唯物史观[J]
.世纪桥,2012(1):40-41.
9
吕世荣.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21(11):1-5.
被引量:6
10
景君学.
现实的个人:以人为本的前提与出发点[J]
.理论导刊,2010(6):42-44.
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