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播仪式观:一种独特的传播研究方法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詹姆斯·W·凯瑞在吸收芝加哥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英尼斯、麦克卢汉以及美国人类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仪式观,不仅对目前面临困境的主流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更重要的是,仪式观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传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
作者
米莉
机构地区
商丘师范学院新闻传播学系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88-89,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关键词
传播仪式观
方法论
詹姆斯·W·凯瑞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8
1
[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28.
2
陈力丹.
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40-47.
被引量:56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J].中国传媒报告,2006,.
4
潘忠党.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5):16-24.
被引量:48
5
[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种传记式的方法[M].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
[英]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M].汪凯,刘晓红,译.新华出版社,2004.
7
罗纲,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页.
2
李普曼著 阎克文 江红译.《公众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7页.
3
A. Mattelart: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Biddies Ltd 1998, P. 3.
4
博伊德-巴雷特 纽博尔德编.《媒介研究的进路》[M].新华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89页.
5
罗杰斯.《传播学史》[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449页.
6
维纳.《人有人的用处》[M].商务印书馆,1978年中文版.8页.
7
A. Mattelart: Theories of Communication, Biddies Ltd 1998, P. 50.
8
伊(英)尼斯.《传播的偏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文版.7页.
9
莱(利)文森.《数字麦克卢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中文版.287页.
10
埃·麦克卢汉 秦格龙编.《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394页.
共引文献
107
1
石磊,薛蕾.
数字时代的媒介仪式与粉丝文化——以周杰伦粉丝超话事件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351-359.
被引量:2
2
罗自文,熊庾彤,马娅萌.
智能媒体的概念、特征、发展阶段与未来走向:一种媒介分析的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1,28(S01):59-75.
被引量:42
3
郭建斌,姚静.
“把自己作为方法”——兼谈民族志文本中作者的“主体性”[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09-116.
被引量:15
4
吴畅畅.
维纳与控制论:在人文主义和冷战政治之间[J]
.东方学刊,2020(2):88-109.
被引量:3
5
陈浩,沈蔚.
传播技术理论的现代历程及文化反思[J]
.东南传播,2008(3):24-26.
被引量:4
6
李德团.
对五W模式的再思考[J]
.东南传播,2008(9):95-96.
被引量:4
7
李常青.
中国传统节日传播理念创新论[J]
.新闻界,2011(6):23-27.
被引量:5
8
罗锋.
文化 建筑 传播——传播文化学视野中的徽州牌坊[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108-113.
被引量:16
9
刘军茹.
论记者的职业素质及权力控制[J]
.国际新闻界,2006,28(10):51-54.
被引量:3
10
何道宽.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6):104-108.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149
1
王继发.
法兰克福学派对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影响[J]
.新闻界,2011(7):27-29.
被引量:4
2
杨姣.
新世纪国内麦克卢汉研究综述[J]
.思想战线,2011,37(S1):464-465.
被引量:1
3
潘忠党.
传播媒介与文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三个模式(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5):16-24.
被引量:48
4
胡翼青,吴欣慰.
再论传播的“仪式观”:一种社会控制的视角[J]
.河南社会科学,2015,23(5):112-116 124.
被引量:27
5
王春光.
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
.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被引量:1557
6
彭恒礼.
民间节日中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以广西壮族族群为例[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2):14-17.
被引量:12
7
万芳.
站在“感动”的支点上——解析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J]
.中国电视,2005(6):9-11.
被引量:1
8
胡翼青.
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06,28(8):49-53.
被引量:18
9
朱杰.
仪式传播观浅议[J]
.当代传播,2007(2):18-19.
被引量:28
10
曹海峰,曹亚峰.
试论小众传播与新媒介文化[J]
.北方论丛,2007(5):55-5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4
1
石雅洁.
2011年传播学理论前沿概述[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3):42-49.
被引量:1
2
于雁红.
《感动中国》传播的仪式观[J]
.西部广播电视,2015,36(20):133-135.
被引量:2
3
李乐之.
传播仪式下粉丝文化认同研究[J]
.今传媒,2017,25(1):143-144.
被引量:4
4
王真真,高山,谭红.
“中国梦”的文化传播与认同[J]
.西部学刊,2017(4):5-7.
5
叶春丽.
仪式观对传播学研究的启示——读《作为文化的传播》[J]
.东南传播,2017(7):39-41.
被引量:2
6
鲍静.
“传播仪式观”理论研究的四大面向及主要争议——基于国内学者期刊论文的分析[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24(4):10-15.
被引量:2
7
闫佳美.
传承与变迁:新媒介技术对传统方式的补偿性解读——以微信喜帖的H5传播方式为例[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4(2):71-74.
8
龙容,肖涛.
“民族团结一家亲”社会认同效应的传播学分析[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31(3):98-101.
被引量:4
9
刘烁.
媒介变迁视域下的仪式与仪式观[J]
.中国报业,2020(16):22-23.
10
韦燕柳.
乡村振兴视角下仪式传播的应用研究[J]
.文化产业,2022(24):50-5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孙婷,李进秀.
大学生基于手游场景的群体认同建构——以“王者荣耀”玩家为例[J]
.海河传媒,2020(5):38-41.
2
韩翠玉.
仪式观视域下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
.传媒论坛,2023,6(13):85-87.
被引量:1
3
雷飞.
传播学视角的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及引导策略分析[J]
.采写编,2015,0(4):71-72.
4
黄月婷.
央视金牌节目《朗读者》:有意味的形式[J]
.艺术广角,2018(1):67-70.
被引量:1
5
周敏,马晋雅.
社交媒体视阈下实体书店的自我呈现策略研究[J]
.科技与出版,2019(3):142-146.
被引量:2
6
覃爱媚.
融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基于仪式化传播视角[J]
.传播与版权,2019,0(5):9-10.
被引量:5
7
王战,郭若兰.
选秀3.0时代的偶像与粉丝文化新探——以偶像养成类真人秀为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0-14.
被引量:3
8
王雨.
电影《昆仑兄弟》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仪式化表达[J]
.视听,2020(4):89-90.
9
白云祥,秀梅.
电影《昆仑兄弟》对新疆民族团结的呈现与分析[J]
.新闻前哨,2020(9):120-121.
10
王梦莹.
乌鲁木齐市团结大院建设研究[J]
.西部学刊,2020(23):5-7.
1
王晶.
传播仪式观研究的支点与路径——基于我国传播仪式观研究现状的探讨[J]
.当代传播,2010(3):32-34.
被引量:57
2
周鸿雁,刘溪.
从仪式的角度看新闻——评詹姆斯·W·凯瑞的新闻观[J]
.青年记者,2010(11Z):14-17.
被引量:4
3
方师师,於红梅.
詹姆斯·W·凯瑞版本的芝加哥学派及其建构[J]
.国际新闻界,2010,32(12):14-22.
被引量:13
4
李昌.
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对我国新闻实践的启示[J]
.新闻界,2012(13):12-15.
被引量:13
5
郭讲用.
传播仪式观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12):24-26.
被引量:43
6
田秋生.
作为文化的新闻及其研究路径——基于迈克尔·舒德森和詹姆斯·W·凯瑞新闻观的探讨[J]
.新闻大学,2015(4):86-93.
被引量:5
7
胡劲涛,姚峘.
民生活动·媒介仪式与电视直播[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7):87-88.
8
朱杰.
仪式传播观浅议[J]
.当代传播,2007(2):18-19.
被引量:28
9
唐亦可.
认识媒介文化的两种视野[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34-137.
10
杨卫民.
文化解释的魅力——评克利福德·格尔兹《文化的解释》[J]
.民俗研究,2000(3):143-151.
被引量:8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