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认知依据分析隐喻和转喻的差异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隐喻和转喻在经历了从传统修辞学研究内容向现代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转变后,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和转喻看作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人类社会对世界事物进行整合概念化的过程。以隐喻和转喻不同的认知依据为基础,分析各自的特点,同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
作者
张亚
机构地区
兰州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处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7-69,共3页
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关键词
隐喻
转喻
认知依据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1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 M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
Ullmann, S.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 Linguistics [ M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62.
3
Lakoff, G. & M. Turner.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ld to Poetic Metaphor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9.
4
蔡晖.
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
.外语学刊,2006(6):41-45.
被引量:5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董成如.
含意的认知解释[J]
.外语学刊,2004(5):58-62.
被引量:7
2
马建合,康天峰.
论普遍关系模式与认知模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1):4-5.
被引量:1
3
王松鹤.
语言隐喻性的自然科学维度[J]
.外语学刊,2005(4):24-28.
被引量:5
4
崔卫.
俄语口语与语言的经济原则[J]
.中国俄语教学,1999,0(4):40-43.
被引量:6
5
王寅.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J]
.哲学动态,2003(7):24-30.
被引量:85
共引文献
51
1
张景,柴睿.
翻译转喻下时政术语英译策略研究——以《新疆白皮书》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10):137-139.
2
王亚妮.
英汉语境下“脸”的隐喻和转喻探析[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3):128-130.
3
刘宏伟.
外延内涵传承说与语篇建构[J]
.当代外语研究,2010(12):6-12.
4
刘宏伟.
叙述性文学语篇中的转喻理据思维——基于生成整体论的视角[J]
.外国语文,2009,25(S1):72-77.
被引量:10
5
齐振海,王义娜.
“心”词语的认知框架[J]
.外语学刊,2007(1):61-66.
被引量:24
6
魏在江.
语篇转喻综观[J]
.外语学刊,2007(3):32-37.
被引量:31
7
魏红.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制约转喻思维的认知因素[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11):19-20.
被引量:2
8
房晶,袁春花.
概念转喻对语篇衔接的认知阐释[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5):52-55.
9
王平,杨蕴玉.
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6):65-69.
被引量:16
10
梁倩,范祥涛.
认知取向的转喻翻译研究——以小说《老人与海》的汉译为例[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45-5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8
1
蔡晖.
转喻思维产生动因的多元思考[J]
.外语学刊,2006(6):41-45.
被引量:52
2
彭定求.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
Lakoff and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0-27.
4
伍蠡甫,胡经之.隐喻和转喻的两极[A].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
全唐诗(卷435)[M].北京:中华书局,1979:4821-4822.
6
胡梁雁.
李清照诗词中的隐喻和转喻分析[J]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3):55-60.
被引量:7
7
杨旭.
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的介休地名转喻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4):10-13.
被引量:1
8
单伟龙.
认知识解之理论本体探索[J]
.外语教学,2017,38(3):45-48.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王萍.
隐喻转喻之探究[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4):39-42.
2
李山,芦建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俄语地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3):61-6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明刚,杨晓燕.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贵琼地名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2,31(1):53-60.
被引量:1
1
郭爱萍,郝玫.
论明喻和隐喻的认知取舍倾向性[J]
.外语教学,2009,30(5):40-42.
被引量:8
2
朱桂生.
标记理论指导语言习得的认知依据探究[J]
.学理论,2012(15):135-136.
3
李金金,刘丽丽.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37-38.
被引量:4
4
套格敦白乙拉.
蒙古语回指形式的使用及其认知依据[J]
.中国蒙古学(蒙文),2015,43(1):37-45.
5
焦丽.
象似性原则与英语委婉语的形成[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6-27.
6
李金金.
方位隐喻与歇后语的认知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91-92.
被引量:4
7
罗玲.
轭式搭配的隐喻认知依据[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7):73-74.
被引量:3
8
曲莉.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52-54.
9
田华.
英语长句翻译时可遵循的现实性依据分析[J]
.海外英语,2013(11X):166-167.
10
尹蔚.
“或者说”类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类型及语用机制考察[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195-199.
被引量:4
邢台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