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武檄的内容元素及其理念底蕴——以《文选》陈琳檄为中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檄是军民两用文体。武檄起战争动员令和心理战作用,以奉辞伐罪、叙彼悖逆、暴彼昏乱等角度突出敌方邪恶;对抗命者临之以威,对归顺者示之以恩;贱薄敌方态势、打消敌营侥幸心理、瓦解抵抗意志,构成武檄内容模式,以儒家和兵家为观念底蕴。《文选》录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和《檄吴将校部曲文》,分别为讨伐檄和招降檄经典。前者以曹操为声讨对象,后者以曹操名义劝降,对曹操前訾后颂,其原因既非刘勰所谓全身免祸,亦非张溥所谓文人无行,而是别有原因在。
作者 李乃龙
出处 《长江学术》 2011年第1期46-53,共8页 Yangtze River Academ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钟会.《檄蜀文》,载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宋刊本,《六臣注文选》,第814-817页.
  • 2陈琳.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影印宋刊本《六臣注文选》,《檄豫》,第803-808页.
  • 3《太平御览》卷五九七“檄”引李充《翰林论》,第2688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 4李乃龙.符命的文体渊源与《文选》“符命”模式[J].学术论坛,2006,29(12):162-167. 被引量:6
  • 5《文心雕龙·檄移》,《文心雕龙注》上册第378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2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 3司马迁.史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 4吴讷.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5萧统.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影印李善注胡刻本).

共引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