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是永远"不在场"的在场。中西两大文明的精粹在中国出现了成功的融合,两者涵化隐藏着相通性。从本质上看,两者这种相通性集中表现为三个特质即重视人及其存在的取向、批判反省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品质。
作者
王新红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儒学
马克思主义
涵化
相通性
特质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赵霞.
论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金融教育研究,2006,20(4):101-104.
被引量:1
2
洪修平.
论儒学的人文精神及其现代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0(6):64-72.
被引量:48
3
方克立.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的三点看法[J]
.高校理论战线,2008(11):33-36.
被引量:40
4
刘天旭.
儒家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三点相似性[J]
.船山学刊,2006(3):168-17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都培炎.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儒学的关系[J]
.中共党史研究,1998(5):37-42.
被引量:6
2
张允熠.
从“事物”范畴看儒学与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J]
.中国哲学史,1998(2):34-39.
被引量:2
3
李鹏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J]
.哲学动态,2000(9):6-9.
被引量:19
4
彭平一,汪建华.
“五四”时期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认同基础[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49-52.
被引量:6
5
《丙戌阳明精舍之行--蒋庆等人谈儒学当下发展路线》,《儒学联合论坛》,2006年9月4日.
6
《天热,来点轻松的》一文的跟帖,“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8年8月6日.
7
韩星.《当代新形态儒学的建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儒学联合论坛”网站2006年7月10日.
8
贝淡宁.《中国的新儒家: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8.
9
蒋庆.《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J].台湾鹅湖,1989.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共引文献
90
1
陈宇童.
“儒”字蕴含的文化[J]
.汉字文化,2022(10):117-118.
2
李为香.
明代道教现世利益思想略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35-39.
3
洪海林.
世纪民法典的社会基础——从乡土社会走向市民社会[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5):17-20.
4
张春,田世宏.
论边缘意识形态的边缘性和地域性[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S1):269-270.
5
马兆娣.
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5-9.
被引量:2
6
张亚宁.
1996-2004年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新进展[J]
.孔子研究,2005(2):102-119.
7
李殿森,靳玉乐.
儒家的自我修养观及其对现代德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71-76.
被引量:4
8
谢树放.
弘扬儒家中和思想精华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J]
.河北学刊,2005,25(5):68-73.
9
张昭.
儒学及其理想人格再读[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44-45.
10
李海龙.
儒家人文精神的生态意涵[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04-10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
1
黄顺基.
对孔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思考[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64-71.
被引量:2
2
魏书胜.
马克思哲学与孔子哲学的契合与互补[J]
.湖南社会科学,2016(6):18-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于文杰.
孔子与马克思之异同分析[J]
.法制博览,2018(22):249-249.
1
朱安女.
南诏“德化”治世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J]
.民族文学研究,2013,31(2):53-59.
被引量:2
2
廖永林.
“以道观死”与“向死而在”——庄子与海德格尔的死亡观比较分析[J]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5):69-72.
3
谢清果.
老子的道治社会思想与和谐社会理念[J]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6,24(2):100-103.
4
汪行福.
意识形态辩证法的后阿尔都塞重构[J]
.哲学研究,2015,0(5):12-19.
被引量:1
5
赵武,刘鸽.
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原因[J]
.人间,2016,0(3):32-33.
6
于晓兰.
赵紫宸神学思想中的对话精神[J]
.社科纵横,2011,26(2):133-135.
7
张燕梅.
文本: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詹姆逊的文化阐释观念[J]
.文艺争鸣,2013(6):111-114.
被引量:2
8
晁乐红.
论作为美德的勇敢——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之比较[J]
.伦理学研究,2010(2):74-77.
被引量:7
9
王雨婷.
天主与天的“亲缘”——利玛窦眼中的天主教与古儒[J]
.智富时代,2016,0(S2):329-329.
10
梁金贵,孙丽娟.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阈下“一带一路”发展研究[J]
.实事求是,2017(1):5-8.
被引量:3
社会科学家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