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企业剩余权的重新解读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企业剩余权问题的研究是打开公司治理理论大门的"钥匙"。然而通过梳理企业剩余权内涵的演变过程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应用企业剩余权概念分析问题时存在重大"混乱",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企业剩余权及其所包含的内容。要正确理解企业与企业合约剩余有关的剩余权,必须对补偿性成本与"可更改"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
作者 张东明
出处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有经济功能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批准号:2009JJD790018)的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Michael C. Jensen & William H.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 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3), p305 - 360.
  • 2Benjamin Klein. Contracting Costs and Residual Claim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 ics, 1983 ( 26 ) , p367 - 374:368.
  • 3Eugene F. Farna & Michael C. Jensen. Agency 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 [ J ].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83 (26), p327 - 349:328.
  • 4Oliver D. Hart. Incomplete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finn [ J ]. Journal of Law Economic & Organization, 1988 ( 4 ), p119 - 139 : 123, 124,124,222.
  • 5刘小玄.现代企业的激励机制:剩余支配权[J].经济研究,1996,31(5):3-11. 被引量:114

二级参考文献4

共引文献113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