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棚生产丽薯6号小种薯栽培密度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生产丽薯6号小种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m216~52株的密度范围内,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结薯数、小薯比例逐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单薯重则不断下降。其中对各处理的结薯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综合试验表明:网棚生产丽薯6号小种薯的最佳栽培密度为每m252株。
作者
王菊英
和习琼
和光宇
杨继先
机构地区
丽江市农科所
出处
《云南农业》
2011年第3期31-32,共2页
Yunnan Agriculture
关键词
丽薯6号
小种薯
网棚生产
栽培密度
产量
分类号
S665.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绍林,和忠,和光宇,杨继先.
丽江市马铃薯栽培技术现状与对策[J]
.中国马铃薯,2009,23(3):188-189.
被引量:7
2
于滨,马力.
马铃薯克新18号原原种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2):101-102.
被引量:4
3
张希近.
冀张薯8号马铃薯网室原原种生产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6):345-346.
被引量:2
4
樊学舞,马鸿霞,刘慧萍.
西吉县旱地马铃薯整薯播种的突出优势及顶芽培育技术[J]
.中国马铃薯,2009,23(2):113-114.
被引量:2
5
何永梅,刘红英.
马铃薯播种用小整薯比切块好[J]
.湖南农业,2008(7):9-9.
被引量:3
6
孙慧生.马铃薯生产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吴永秀,陈荣华.
脱毒马铃薯最佳种植密度探索[J]
.耕作与栽培,2007,27(2):17-17.
被引量:15
2
林炳峰.
脱毒马铃薯紫花851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32-32.
被引量:1
3
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57-209.
4
孙慧生.马铃薯生产技术百问百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石瑛,卢翠华,陈伊里,秦昕.
密度和钾肥对马铃薯品种东农306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7,21(4):193-196.
被引量:10
6
于滨,马力.
马铃薯克新18号原原种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2):101-102.
被引量:4
7
卢凤初.
施肥方法和密度对脱毒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5):872-873.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6
1
高华援,石晓华,刘峰,王洋,王喜山.
四平地区马铃薯平衡施肥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马铃薯,2007,21(2):98-101.
2
谭雪莲,郭天文,吕军峰,赖丽芳.
甘肃中部半干旱灌区马铃薯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08,39(5):8-10.
被引量:1
3
于滨,马力.
马铃薯克新18号原原种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2):101-102.
被引量:4
4
张希近.
冀张薯8号马铃薯网室原原种生产不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08,22(6):345-346.
被引量:2
5
伍均锋.
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3(1):27-31.
被引量:1
6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
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高效繁育方法初报[J]
.中国马铃薯,2009,23(3):164-166.
被引量:6
7
伍均锋.
冀东地区马铃薯玉米大白菜高效立体复种栽培模式[J]
.湖北农业科学,2009,48(6):1322-1325.
被引量:1
8
李继明,李守强,田世龙,刘月宝.
甘肃马铃薯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11):21-23.
被引量:8
9
方子山,张国志.
脱毒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栽培技术[J]
.杂粮作物,2009,29(6):395-396.
被引量:8
10
刘君馨,温利军,王玉祥.
张家口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32-134.
被引量:5
1
刘卫红.
组培繁殖生姜微型根茎球技术[J]
.现代园艺,2013,36(4):40-40.
被引量:2
2
安明升.
新伊丽莎白厚皮甜瓜大棚栽培密度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1):72-73.
被引量:2
3
郭仁世.
马铃薯新品种“丽薯6号”引进试验技术探讨[J]
.青海农技推广,2016(2):56-58.
4
杨省格.
蔬菜防虫网应用技术[J]
.河北农业,2013(8):27-28.
5
耿守杰,耿灵芝,陈志国.
玉米品种垦单13号不同栽培密度试验[J]
.现代化农业,2014(3):16-17.
6
沈明生,陈水校.
秋甘蓝不同栽培密度试验[J]
.上海蔬菜,2011(2):51-51.
被引量:1
7
李俊文,李秀玲.
温室彩椒栽培密度试验[J]
.长江蔬菜,2005(10):45-46.
被引量:1
8
黄新宇.
锥栗栽培密度试验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3,44(6):40-41.
被引量:2
9
陆永祥,戚自荣,陈彩霞,裘建荣.
南方哈密瓜大棚栽培密度试验[J]
.中国农技推广,2006,22(11):27-28.
被引量:2
10
王朴,文飞,刘明云.
阿合奇白蒜栽培密度对比试验[J]
.农村科技,2007(8):57-57.
云南农业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