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法理辨思——一个超越平等权的制度审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代表概念蕴涵着代表者与被代表者的内在紧张,代议制民主下的选民与代表关系确证了这一事实。"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仅仅是公民平等权在规范层面上的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有关选举制的理论预设构成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挑战。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践揭示了代议制选举正在消解乃至取代民主的事实。只有超越平等权而在制度层面上反思选举制,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民主权。
作者
孙来清
机构地区
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5,共6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代议制
选举制
理论预设
实践困境
制度审视
分类号
D62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9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88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6
1
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Z].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3
冉昊.
“代表”的概念理解[J]
.浙江学刊,2009(5):124-129.
被引量:10
4
[英]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
[英]霍布斯 黎思复 黎廷弼译.利维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6
[英]洛克 叶启芳译.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6.
7
王兆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2010lh/content-1550688.htm.2010年4月8日.
8
姜峰.
对选举法“四分之一条款”及其代表制理论的追问 一个不同于平等论的视角[J]
.中外法学,2007,19(4):479-486.
被引量:16
9
[美]汉密尔顿著 程逢如译.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
聂崇信,等译.华盛顿选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17.
二级参考文献
59
1
郑永流.
出释入造——法律诠释学及其与法律解释学的关系[J]
.法学研究,2002,24(3):21-36.
被引量:112
2
阎德民.
当代中国农民工阶层特征分析[J]
.中州学刊,2004(5):9-13.
被引量:22
3
郝铁川.
论我国人大代表的两个问题[J]
.法律科学,2004,22(5):12-14.
被引量:8
4
邹平学.
完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的若干思考——为纪念人大制度50周年而作[J]
.法学评论,2005,23(1):17-27.
被引量:31
5
覃福晓.
选举权上的差别对待和农民的“国民待遇”——兼论《选举法》再次修改的必要性[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7(4):36-41.
被引量:7
6
贾敬华.
视域融合的法哲学的现实分析[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12(3):91-98.
被引量:9
7
雷伟红.
城市农民工选举权保障问题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49-52.
被引量:9
8
虎小军,张世远.
主体间性:哲学研究的新范式[J]
.宁夏社会科学,2007(2):119-123.
被引量:44
9
景跃进.
代表理论与中国政治——一个比较视野下的考察[J]
.社会科学研究,2007(3):16-21.
被引量:73
10
翟小波,刘刚.《什么是代表》,载“公法评论”网.
共引文献
883
1
蔡道通.
后现代理论及其对中国刑事政策选择的可能意义[J]
.法律科学,2004,22(4):39-46.
被引量:1
2
周旺生.
论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4):87-94.
被引量:30
3
张建伟,赵琳琳.
论检察机关批捕权的完善[J]
.人民检察,2004(7):12-15.
被引量:11
4
兰久富.
论契约交往方式的现代意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8-122.
被引量:5
5
吴忠民.
关于程序公正的几个问题[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6(4):108-113.
被引量:14
6
鄂振辉.
执法权若干理论问题探究——兼对当前广义执法概念的质疑[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6):62-66.
被引量:1
7
吕世伦,张学超.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一种法哲学上的阐释[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11(1):85-102.
被引量:59
8
廖杨.
人类学视野中的交往与族群关系[J]
.思想战线,2005,31(1):21-25.
被引量:12
9
李琦.
冲突解决的理想性状和目标——对司法正义的一种理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1):13-21.
被引量:27
10
江国华.
无诉讼即无宪政[J]
.法律科学,2002,20(1):22-31.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6
1
孙立平.
权利失衡、两极社会与合作主义宪政体制[J]
.书屋,2007(1):9-13.
被引量:13
2
邹平学.
完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的若干思考——为纪念人大制度50周年而作[J]
.法学评论,2005,23(1):17-27.
被引量:31
3
牛铭实.
选举制度的类别及特点[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4):27-32.
被引量:11
4
束锦.
当代中国选举中的竞争性研究——兼论“贿选”与“竞选”的制度性应对[J]
.探索,2007(2):64-68.
被引量:7
5
[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
刘茂林,仪喜峰.
宪法是组织共同体的规则[J]
.法学评论,2007,25(5):15-22.
被引量:40
7
[德]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M].刘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8.
8
邹树彬,等.2003年人大代表竞选的群体效应:北京与深圳比较[A].李惠斌,薛晓源.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前沿报告(2005-2006)[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80-290.
9
[法]古斯塔夫·勒庞.鸟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中译者序.2.
10
刘茂林,王从峰.
社会建设的宪法学意义——兼论中国宪法及宪法学的未来发展趋势[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4(3):27-3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刘茂林,杨春磊.
中国选举理论的回顾与前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5):19-2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茂林,杨春磊.
依宪治国:法治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J]
.法学杂志,2013,34(7):1-9.
被引量:14
2
刘茂林,杨春磊.
协商民主的宪法进路与展望[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37-43.
被引量:1
1
张贺.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审视与构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7-39.
被引量:2
2
解正起.
当前我国公职人员腐败行为的剖析与制度审视[J]
.求实,2003(z2):37-38.
3
许前,李敏绪.
“同票同权”的一次先行实践——淄博市淄川区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探索之路[J]
.山东人大工作,2010(5):14-15.
被引量:2
4
晓柳.
如何正确认识并贯彻落实“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规定[J]
.人民政坛,2011(6):44-44.
5
郑勤建.
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之我见[J]
.人民政坛,2008(9):33-34.
被引量:4
6
秦蕾.
税收公平内涵的解析与税收制度审视[J]
.税务研究,2008(1):21-23.
被引量:8
7
闫盛霆.
一次“倾听基层”的有益探索--淄川区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纪略[J]
.支部生活(山东),2010(6):22-22.
8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成功探索——对淄博市淄川区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调查和思考[J]
.山东人大工作,2010(5):16-18.
9
雷伟红.
改善人民与人大代表关系的法律思考[J]
.人大研究,2008(5):6-9.
被引量:2
10
余丽君.
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若干思考[J]
.湘潮(理论版),2013(11):25-26.
长白学刊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