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种族歧视到文化政治——好莱坞电影中“黄祸”形象的转变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电影《2012》的上映,关于华人形象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焦点,影片中中国制造的"诺亚方舟"与解放军的正面形象无疑改变了以往其他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形象。这种改变也引发了国人的思考.幕后的推手到底是谁?华人形象的正面化是为了谁?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首先简单地回顾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其次在历史的延续与变革中分析其原因.最后分析其旨向。
作者
余宏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2,共3页
Seeking Truth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
华人形象
文化政治
种族歧视
好莱坞影片
黄祸
诺亚方舟
中国制造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葛桂录.
“黄祸”恐惧与萨克斯·罗默笔下的傅满楚形象[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5-98.
被引量:5
2
宋李瑞芳.美国华人的历史和现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
姚文放.
共和国60年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J]
.文学评论,2010(1):60-65.
被引量:10
4
托比·米勒.文化研究指南,王晓璐译[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周宁.
“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J]
.书屋,2003(4):4-12.
被引量:15
2
钱中文.
最具体的和最主观的是最丰富的——审美反映的创造性本质[J]
.文艺理论研究,1986(4):7-23.
被引量:77
3
成微.
红旗处处飘——推荐科教片“红旗颂”[J]
.电影艺术,1958(11):22-22.
被引量:6
4
周宪.
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
.文艺研究,2002(4):26-32.
被引量:51
5
金元浦.
重构一种陈述——关于当下文艺学的学科检讨[J]
.文艺研究,2005(7):38-46.
被引量:15
6
陈晓明.
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对当代文艺学的反思[J]
.文艺研究,2004(1):15-15.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6
1
蒋金运.
北美华人女性英文叙事中的男性他者[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70-74.
被引量:2
2
曾洪伟.
试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终结”观——与希利斯·米勒“文学终结”观比较[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57-63.
3
章罗生.
报告文学研究与文艺学的创新[J]
.文学评论,2011(3):193-200.
被引量:4
4
陈军.
美学与文论会通,感悟与学理双融——姚文放教授文艺学美学思想初探[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9(4):80-86.
被引量:1
5
范永康.
文化政治与当代西方文论的政治化问题研究综述[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6):72-75.
6
吴铁稳,梁彩玲.
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华工探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12,30(1):58-60.
7
张勇丽.
好莱坞影片华人形象正面化的背后——以电影《2012》为例[J]
.新闻世界,2012(1):148-149.
被引量:2
8
马大康.
文化政治应该慎行——也谈文学理论的重新政治化[J]
.文艺争鸣,2012(3):1-3.
被引量:1
9
曾洪伟.
审美性·政治性·非政治性——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的悖论性[J]
.国外文学,2012(2):3-13.
被引量:2
10
刘姗姗.
怎样“浅白”,如何“大众”——从侦探小说《死而无哀》说开去[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31-13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4
1
卫景宜.
美国主流文化的“华人形象”与华裔写作[J]
.国外文学,2002(1):28-36.
被引量:16
2
金冠军,冯光华.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6):4-6.
被引量:26
3
高力.
电影批评的整体失落——电影泛文化批评本质透视[J]
.学术动态(成都),2005(3):28-32.
被引量:4
4
李丹娜,任维平.
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5):131-133.
被引量:7
5
李剑林.
美国文化霸权建立轨迹考察[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98-102.
被引量:8
6
http://new8. china, com. cn/local/2010 - 10/ll/content _21098817. htm.
7
魏辉.他者镜像——好莱坞的中国形象演变[D].三峡大学硕士论文,2008.
8
周星,王利丽.后WTO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之路——兼论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四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 2006.
9
黄式宪.银幕之华:本土创新与审美的多极均势——略论全球化语境里新一代电影的美学求索[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
10
张一平,鲍玉珩,郝冰.好莱坞电影摄影艺术:传统与发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
引证文献
5
1
郝胜兰,季水河.
美国电影之中国人形象研究述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7(3):101-105.
被引量:4
2
覃元姣.
消极定型:好莱坞影片中的华人[J]
.大学教育,2014(7):12-13.
被引量:1
3
侯凯中.
试论好莱坞视野下的种族主义思潮[J]
.电影文学,2015(4):32-34.
4
高兴梅.
好莱坞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的嬗变[J]
.电影文学,2015(8):22-24.
被引量:1
5
李洋洋.
刻板印象的嬗变——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J]
.湘潮(理论版),2014(3):86-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林祁,林红.
“他者”的文化与文化的“他者”——日本华侨女作家孟庆华《告别丰岛园》的文本解读[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4-32.
被引量:4
2
李永东.
半殖民与解殖民的现代中国文学[J]
.天津社会科学,2015(3):110-118.
被引量:29
3
戴奇.
对中国体育梦理论基础若干问题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47-148.
4
郁璇悦,张承祖,张顺生.
中国人形象在欧美影视里“他塑”过程中的变迁[J]
.戏剧之家,2016(6):133-133.
5
魏慧仙.
解读艾米丽·狄金森对死亡的双重态度——以《我听见苍蝇的嗡嗡声》和《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亡》为例[J]
.大学教育,2017(2):85-86.
6
孙文璇.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人刻板印象变迁--以《傅满洲》与《青春变形记》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2,13(22):231-234.
被引量:1
7
彭华新,李海敏.
国民素描与国际叙事:社交媒体中外籍网红的他者视角研究[J]
.传媒观察,2024(6):92-101.
被引量:1
1
张贤亮.
随风而去[J]
.海内与海外,2005(2):53-53.
2
王小妮.
穿大衣的滋味[J]
.新世纪文学选刊,2008,0(2):28-29.
3
新生代作家笔下的“性”[J]
.文艺理论研究,1997(3):54-54.
4
刘绪源.
谁是五四新文学的对立面——试说梁启超与“新民体”[J]
.上海文学,2009(8):107-112.
5
丘上松.
人类永恒的主题──中西方爱情小说掠影[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3(3):78-85.
6
softheart.
2012:末日传说[J]
.少年博览(初中版),2012(3):4-7.
7
高骏千.
“金钱、名望、竞争使我失去伙伴弟兄”[J]
.读书,1994,0(2):102-108.
8
熊芳.
好莱坞影片里的“挪亚方舟”原型[J]
.电影文学,2011(4):29-30.
9
周宁.
“义和团”与“傅满洲博士”: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黄祸”恐慌[J]
.书屋,2003(4):4-12.
被引量:15
10
亦无伤.
黄祸[J]
.民间文学(故事),2005,0(7):36-37.
求是学刊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