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道德宝章》中的非语言符号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道德宝章》是白玉蟾对《老子》的注本,其中出现了用符号代替文字作注的现象,这是《老子》注解著作中前所未有的,然而它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解读它很有必要。《道德宝章》的符号大致可分为简单符号和复合符号二种。它们虽然有的来自于《周易》,有的来自于禅宗,但总体而言都是在仿效《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的做法,用符号表示其哲学思想。这些符号既体现了白玉蟾三教融合的思想,又体现了其道本位思想,同时还顺应了当时讲"悟"的潮流。
作者 方新蓉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5,共4页 Religious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前言》,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页.
  • 2瑞士·荣格著,张月译.《人及其表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266页.
  • 3瑞士·荣格著,冯川,苏克.《心理学与文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2页.
  • 4赵毅衡.《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10-13页.
  • 5[宋]王芳.《老子注》,《正统道藏》第13册,第16页.
  • 6《道德宝章提要》,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5册,第239页.
  • 7[宋]张伯端.《悟真篇》卷30《后叙》,《正统道藏》第7册,第602页.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