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探寻马克思与韦伯综合的可能性视域--青年卢卡奇“物化”理论的重新定位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青年卢卡奇"物化"理论存在着从商品拜物教批判到合理化论题的转向,包含着马克思与韦伯两大理论支援背景,对其理论归属的探讨必须建立在反思马克思与韦伯思想关系的基础上。青年卢卡奇以"物化"理论为中介,来探寻马克思与韦伯综合的可能性视域,并创造性地将韦伯的合理化论题引入马克思开创的现代性批判的话语传统中,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之一。但马克思与韦伯的社会理论又具有不同的哲学根基,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物化"理论的指归不是具有新康德主义色彩的韦伯,而是与黑格尔哲学具有紧密关联的马克思。
作者 郑飞
出处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6,共5页 Jilin University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1卷.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66-369页.
  • 2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第1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 3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31页.
  • 4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 5大卫·库尔珀.《纯粹现代性批判》,臧佩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 6《韦伯作品集I.学术与政治》,钱永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 7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6l页.
  • 8施路赫特.《理性化与官僚化》,顾忠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9《韦伯作品集V.中国的宗教;宗教与世界》,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 10Lowith Karl.Max Weber and Karl Marx.London.Boston.George Allen & Unwin,1982.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