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1999年第5期16-20,共5页
Market & Demographic Analysis
参考文献3
1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 厉以宁 吴世泰.西方就业理论的转变[M].华夏出版社,1988..
3 王大奔.知识经济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知识经济与上海发展研讨会资料汇编[M].上海市科委,1998..
共引文献16
1 朱晓峰,王忠军.政府信息资源基本理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1):10-12. 被引量:24
2 吴晓颖.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宏观认识[J] .情报杂志,2007,26(5):146-147.
3 程真.关于图书馆信息咨询网络化的思考[J] .图书馆建设,1998(2):15-17. 被引量:14
4 章通.利用劳动价值论深化对科学劳动的认识——从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谈起[J]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7):126-127.
5 郭冲辰,邢怀滨,陈凡.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衰落与振兴——兼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与挑战[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8):26-29. 被引量:1
6 王德彦.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争论和发展[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6):25-29. 被引量:8
7 刁生富.社会信息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6):30-34. 被引量:7
8 但卫华.知识经济与21世纪的皮革工业[J] .中国皮革,1999,28(21):4-8. 被引量:5
9 陈凡.传统产业与知识经济——兼论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机遇与挑战[J] .科技导报,2000,18(1):29-31. 被引量:1
10 贾明德.知识经济与中国当代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2000,16(5):30-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4
1 刘丽伟.知识经济与就业[J] .社会科学辑刊,1998(6):86-87. 被引量:2
2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J] .人口研究,1995,19(4):1-6. 被引量:15
3 何荣大.产业技术进步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European Commission,(1997) 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egulation towards an Information Society Approach. Brussels: European Commission.
5 Dijk, Jan(1999),The Network Society.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6 Freeman, Chris.and Luc Soete.(1997)The Economic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Third Edition), London: Pinter.
7 唐·泰普斯科特和阿特·卡斯顿.范式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前景[M].辽宁:东北财政大学出版社,1999..
8 戴维·莫谢拉.权力的浪潮--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前景1964~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 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新经济指数--了解美国经济的变革的研究报告[R].,7.26.1999..
10 世界银行.中国高等教育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引证文献6
1 周振华.信息化战略与就业战略的协调推进[J] .开放导报,2004(4):73-76. 被引量:5
2 苏竣,李丹.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与挑战[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5(6):33-38. 被引量:7
3 蒋选.就业压力下的技术政策选择[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22(4):5-10. 被引量:11
4 赵时亮.老龄化与知识经济[J] .人口与经济,2002(4):64-67.
5 许冰.工业革命影响就业结构的历史考察与例证[J] .未来与发展,2018,39(3):19-22. 被引量:4
6 焦利芳,云玉强.科技进步与增加就业的关系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1):14-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8
1 孙立波.信息化与劳动力就业:国内文献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90-96. 被引量:5
2 卢爱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探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10):34-36. 被引量:6
3 覃东兰.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与对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S1):185-187.
4 刘巍.管理学科专业的电子商务教育探索[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4,10(4):283-285. 被引量:5
5 吴刚.决策支持:版权经理人的重要职责[J] .出版参考,2005(08X):11-11.
6 董波.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思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4):28-30.
7 石红梅,刘建华.大学生就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2(2):52-57. 被引量:13
8 周轶昆,张耀辉.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政策的研究观点综述[J] .经济纵横,2006(6):68-70. 被引量:3
9 周轶昆.产业要素构成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兰州学刊,2006(8):136-138. 被引量:4
10 李从容,祝翠华.我国技术创新对就业弹性影响的实证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9,25(1):23-25. 被引量:3
1 郁鸿胜.创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划[J] .上海城市发展,2014(4):6-9.
2 张韶天.小企业的企图心[J] .商周刊,2016,0(25):40-42.
3 书香[J] .企业研究,2016(5):64-64.
4 匡跃辉.跨国公司的经济意义[J] .中国第三产业,2002(5):12-15.
5 马研.浅析创业型中小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市场周刊,2017,0(3):123-124. 被引量:4
6 章明.21世纪,你该如何就业[J] .中国职工教育,1997,0(4):12-15. 被引量:1
7 杨雁.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城市化道路评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7(8):84-86.
8 匡跃平.跨国公司与化学[J] .大学化学,2000,15(3):59-63.
9 党红.千丝万缕话关联[J] .首席财务官,2007(8):94-94.
10 匡跃辉.跨国公司的经济意义[J] .企业技术进步,2002(3):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