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及自我突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任继愈是建国以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学者之一,前期,他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构建中国哲学史体系,代表了当时的主流观点,后期把斗争史和人类认识史结合,推出《中国哲学发展史》巨著,实现了自我突破,为后学提供了大量研究经验和启示。
作者
蒋玉智
机构地区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66,共6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任继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人类认识史
对子论
圆圈论
分类号
B27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日丹诺夫.《日丹诺夫论文学和艺术》,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4页.
2
方克立.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5):1-7.
被引量:4
3
刘笑敢.
“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以老子之道的诠释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43(2):76-90.
被引量:100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56页.
5
《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399、188页.
6
列宁.《哲学笔记》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11页.
7
哲学研究编辑部编.《哲学问题讨论辑》第2集,《中国哲学史问题讨论专辑》,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第49、140-141、113-114页.
8
宫哲兵.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兼论辨识有误的所谓列宁定义[J]
.求索,1997(6):70-76.
被引量:3
9
肖莛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页.
10
黑格尔著,贺麟等译.《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7页.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牟宗三.《才性与玄理》[M].台北:学生书局,1985年.第68页.
2
杨荣国.简明中国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8.
3
劳思光.中国哲学史:一.台北:三民书局,1993:252.
4
古棣(关锋).老子通:上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序23.
5
高僧传: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92:152.
6
陈寅恪.支愍度学说考//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98—99.
7
古正美.天王传统与佛王传统.台北:商周出版,2003:87-91.
8
袁保新.再论老子之道的义理定位——兼答刘笑敢教授[J].中国文哲研究通讯,1997,7(2).
9
任继愈.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老子哲学讨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香港:崇文书店,1972.
1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
共引文献
104
1
李宜.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委探讨[J]
.哲学评论,2019(1):19-37.
2
任蜜林.
中国哲学“自我”觉醒的历程——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研究之反思[J]
.中国儒学,2020(1):226-257.
3
卞清波.
从出世到超世:支遁逍遥新义及其思想史意义再探[J]
.宏德学刊,2022(2):89-104.
4
魏后宾,张岂之(指导),谢扬举(指导).
格义与反向格义:文化融合的两条进路[J]
.思想与文化,2019(1):413-425.
5
刘雅君.
普遍政治秩序与中国古代政治史的话语重构——以贡献制的体制功能为线索[J]
.社会科学,2021(6):150-160.
被引量:5
6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J]
.学术月刊,1998,30(1):93-113.
被引量:1
7
郭大烈.
世纪之交民族学的回眸与前瞻[J]
.云南社会科学,1997(6):48-58.
被引量:2
8
刘笑敢.
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2):90-102.
被引量:16
9
张汝伦.
邯郸学步,失其故步——也谈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反向格义”问题[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4):60-76.
被引量:37
10
彭国翔.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再反思——“援西入中”及其两种模式[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4):77-87.
被引量:20
1
蒋玉智,陈红兵.
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与启示——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成就[J]
.学术界,2010(11):172-178.
2
成复旺.
中国美学研究的自我突破[J]
.北京社会科学,2001(4):93-95.
被引量:1
3
董驹翔.
谈黑格尔的园圈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Z1):27-29.
4
舒首立,卢会醒,覃园.
浅谈心理距离对解释水平的影响[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4):241-241.
5
侯金鹏,陈晓英.
试论“知识就是力量”的本体论内涵及当代价值[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4):17-20.
被引量:3
6
林青.
晚期阿尔都塞对“认识论断裂”的自我突破[J]
.哲学研究,2011(4):29-36.
被引量:3
7
孟真.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者[J]
.中国培训,1994,0(12):47-48.
8
欣闻.
向自己挑战[J]
.中国工会财会,2008(4):53-53.
9
李茂盛.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就与未来发展讨论综述[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25(4):40-41.
10
迟维东.
摒弃旧思路 探寻新方法[J]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1998(5):5-4.
广东社会科学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