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45,共5页
Finance &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31
-
1廖少宏,王广州.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状况与变动趋势[J].中国人口科学,2021(1):38-49. 被引量:51
-
2姚远.血亲价值论:对中国家庭养老机制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科学,2000(6):29-35. 被引量:40
-
3马雪彬,李丽.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7(2):61-64. 被引量:19
-
4[5]老子.道德经[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46.
-
5[6]黄明哲,陈志良.中国佛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
6[4]费孝通.社会学的探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86.
-
7曹煌玲.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大连市为调查分析样本[D].东北财经大学,2011.
-
8R·C·Richardson.生物学与意识形态:科学与价值观念的相互渗透[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87,(5).
-
9马耀凤.生物学与意识形态:科学与价值的相互渗透[J].国外社会料学文摘(科学学类),1986,(2):48-50.
-
10巫锡炜.中国高龄老人残障发展轨迹的类型:组基发展建模的一个应用[J].人口研究,2009,33(4):54-67. 被引量:21
引证文献3
-
1熊海帆,蒲璞.养老保险之中西方制度文化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7):113-115. 被引量:2
-
2程晓舫,夏双研,徐清.中国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的研究新思路[J].人口与发展,2014,20(2):107-112. 被引量:4
-
3胡宏伟,胡鑫怡.从内嵌到互嵌:失能过程理论体系的中国话语[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4(1):110-123.
二级引证文献6
-
1熊海帆.波兰的养老金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2):224-227. 被引量:2
-
2熊海帆.中外社会保障概念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8):135-136. 被引量:1
-
3袁雅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践困境和优化路径[J].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6,36(1):98-102. 被引量:5
-
4刘波.论社会养老体系在我国的建立与发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22):150-150.
-
5刘雅楠.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J].环球市场,2017,0(34):147-147.
-
6刘辉.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4):169-170. 被引量:10
-
1部宣.民政部设立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保护处[J].中国社会工作,2016,0(7):5-5.
-
2潘跃.民政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试点完善社会保护制度[J].课堂内外(教研论坛),2013(5):12-12.
-
3维利特.社会援助和主动式福利国家政策[J].社会保险研究,2002(4):34-35.
-
4叶蓓.创新中突破 探索中前行——湖北荆州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探索[J].社会福利(实务版),2013(12):37-38. 被引量:1
-
5熊跃根.乘势而上,力促社会工作大发展[J].中国社会工作,2015,0(9):8-9.
-
6顾昕.通向普遍主义的艰难之路:中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分析[J].东岳论丛,2006,27(3):27-32. 被引量:15
-
7新政新知[J].社区,2015,0(3):6-7.
-
8王殿元,蔡德发.关于进一步增强黑龙江省社会保障能力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03-104.
-
9熊海珠.财政空间与社会保护政策述评[J].人力资源管理,2016(9):225-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