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征表 被引量:7

Critical Reconstitution: Antisocial Dangerousness of the Minor and Its Exhibi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的现实背景下,通过"行为人中心"的刑法理论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包括初犯可能与再犯可能,未成年人的"可塑性"特点并不是否定其人身危险性的正当根据,与之相反,正是"可塑性"内在的二面性特征决定了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的客观实在性。未成年人的人身危险性包括广度上的征表和量度上的征表两个层面,必须结合具体案件的现实情形审慎考察并予以把握。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it is significance to study juvenile delinquency by means of the doctrine of individual-oriented.The personal dangerousness of the minor includes the probability of first offense and the second offence.The convertibility of the minor is not the apt reason to deny the personal dangerousness.Conversely,it i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vertibility that decides the objectivity of minor's dangerousness.The exhibition of personal dangerousness includes extent and measurement types,thus we must prudently review them by taking detailed situations into consideration.
作者 陈伟
出处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年第1期49-56,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基金 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科学发展观与刑法改革研究("CSL-D0959)
关键词 未成年人 人身危险性 可塑性 征表 the minor antisocial dangerousness convertibility exhib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24

  • 1戴奥多雷.巴芭戴奥多鲁,魏武.法国新刑法典中的刑罚个人化[J].环球法律评论,1998,20(4):14-21. 被引量:14
  • 2赵秉志,魏东.中国刑法学基本问题检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4):27-38. 被引量:3
  • 3王作富.谈谈刑罚个别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1(4):81-82. 被引量:8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59页.
  • 5陈兴良.《刑法疏议》[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3页.
  • 6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立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第214页,第210页.
  • 7张明楷.《犯罪论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7页.
  • 8王晨 刘生荣等主编书.《论酌定量刑情节》[M].,.第329页.
  • 9[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 10北京大学法律系主编.《改革与法制建设》[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541页.

共引文献114

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