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教师道德评价的内容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必须"加强师德建设"要根据高校教师的角色,高校师德的评价内容应该集中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作者
吕政宝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11年第3期120-121,共2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高校教师
道德
师德
分类号
G40-058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3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
李凝.
当代教师角色的转变趋势[J]
.教育科学,2001,18(2):51-52.
被引量:51
3
石中英.
当代知识的状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J]
.教师教育研究,1998,13(6):53-58.
被引量:55
4
刘嫚.
大学教师的角色[J]
.理工高教研究,2007,26(5):17-19.
被引量:9
5
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z】.2006.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梁玉华,庞丽娟.
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
.教育科学,2005,21(4):39-42.
被引量:52
2
杨杏芳.
大学教师角色扮演的哲学与社会学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3-117.
被引量:16
3
弗·鲍尔生.德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36.
4
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
唐芬芬.教师文化的课堂透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5.
6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21,140,120.
7
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
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知识、大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
拉塞尔.雅各比.最后的知识分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113
1
范学军,高琴,资晓宏.
神经病学临床见习的教学方法[J]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836-837.
被引量:4
2
任伟名.
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3):202-202.
3
庞秀艳.
论素质教育的平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7(4):67-69.
4
周国君,罗民超.
高校新教师角色转换的困惑及解决策略[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60-62.
被引量:11
5
蒋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述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8):56-60.
被引量:10
6
洪梅.
高等院校教学工作中的性别差异[J]
.滨州学院学报,1999,20(3):57-61.
被引量:2
7
付谢好,和学新.
基础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缺失现象探析[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25(6):49-52.
8
傅建明,林梅娇.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冲击[J]
.教育科学研究,2004(9):34-37.
被引量:7
9
南锐.
现代教师职能的转变趋向[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110-112.
被引量:8
10
傅建明,林梅娇.
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个人主义的冲击[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9):23-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7
1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J]
.云南教育(视界),2020,0(1):27-31.
被引量:3
2
王艳霞.
浅析网络教育环境下中学教师角色的定位[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236-237.
被引量:1
3
韦勒克 沃伦.文学原理[M].上海:三联书店,1984.186.
4
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5
胡隽,卢莉娜.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性[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2):205-205.
被引量:7
6
王丽.
谈“做中学”模式中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特征[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44-144.
被引量:1
7
陈新忠.
德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86-90.
被引量:4
8
周耀威,王伯康.
教师角色新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4):57-60.
被引量:53
9
文灵玲,徐锦芬.
高校教师专业身份概念探析[J]
.教育评论,2014(8):45-48.
被引量:7
10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5(1):10-11.
被引量:757
引证文献
3
1
吴伶.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究[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6):147-148.
被引量:3
2
王丹.
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J]
.山东工会论坛,2014,20(1):159-160.
被引量:2
3
潘梅森,聂方彦.
新工科视阈下高校教师身份建构:内涵、困局和突围[J]
.武陵学刊,2021,46(5):132-1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璐,佟颖.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4):147-148.
被引量:2
2
田春霖,张振英,贾桂玲.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4):76-80.
3
韩志鹏,张秋月.
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以北京建筑大学环能学院笔记教案联合展为例[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17):57-57.
4
刘亮,孙海涛,崔凯波,殷军辉,赵玉龙.
强化教员责任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J]
.知识经济,2019,0(18):114-115.
5
南韩旦.
新时代师德建设的实现路径[J]
.海风,2020(5):85-86.
6
杨萍.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焊接专业教育体系的困境与突破研究[J]
.焊接技术,2023,52(2):104-108.
7
张宇,张艳,马凯昱.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的多重身份建构研究[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3(3):65-70.
1
陈贵有.
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评价的内容和标准[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11):60-60.
2
唐卫萍.
以“磨课”为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J]
.河南教育(幼教),2013(7):37-38.
3
刘云鹏.
素质教育评价与学校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7S):176-176.
4
翁琴雅.
新时期我国学生评价的价值观——从“以分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J]
.当代教育科学,2009(21):35-38.
被引量:7
5
赵晓清,张咏梅.
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探析[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3(6):24-26.
被引量:1
6
宁学功.
学生评教利弊谈[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7(1):56-57.
被引量:1
7
严运桂.
也谈大学生素质评价[J]
.世纪桥,2007(6):121-122.
8
原永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评价学生[J]
.新课程学习,2015,0(1):150-150.
9
杨敬伟.
初中地理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
.考试周刊,2014,0(77):128-128.
10
彭波,陈梅,李建华,喻庆文.
略论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内容及功能[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5):35-37.
被引量:1
黑河学刊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