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纬度寒地水稻品种的选育与创新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高纬度寒地典型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水稻品种近60年的选育历史,讨论了该地域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今后寒地水稻品种选育的方向和目标。
作者
杨秀峰
商全玉
王万霞
王舒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出处
《中国稻米》
2011年第2期17-18,共2页
China Rice
关键词
高纬度寒地
水稻
品种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7
参考文献
5
1
王世栋,宫文华,徐文霞,杨秀峰,张承万,张矢,李章模,王连敏.
高纬寒地水稻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特点[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5(2):34-37.
被引量:3
2
徐文霞,王世栋,杨秀峰,张矢,李章模,王连敏.
高纬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8,16(6):4-7.
被引量:1
3
熊振民 蔡洪法.中国水稻[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86-79.
4
吕艳东,冯永祥,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寒地早粳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中国稻米,2009,15(1):23-27.
被引量:6
5
吕艳东,马良,郭晓红,刘丽华,钱永德,郑桂萍.
寒地早粳稻的产量结构与物质生产分析[J]
.中国稻米,2009,15(2):15-1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张声函,雷雪方,朱普年.
水稻穗重对高产育种的效应研究Ⅰ水稻穗重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其与源、库、流结构的关系[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4):386-389.
被引量:10
2
管建慧,郭新宇,刘克礼.
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研究概况[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2):202-205.
被引量:5
3
杨守仁.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动向-理想株型与有利优势相结合[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18(1):1-5.
4
黑田荣喜 石源邦.高秆水稻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分析[J].日本作物学会纪事,1989,58(3):374-382.
5
西山岩男.超高产水稻的开发及栽培生理特性[J].农业技术,1989,44(8):337-340.
6
杨守仁 张龙步 等.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J].中国农业科学,1984,(3):6-12.
7
熊振民.水稻着粒密度的遗传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87,1(2):101-106.
8
袁隆平.杂交水稻.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5-10.
9
袁隆平.
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
.杂交水稻,1997,12(6):1-6.
被引量:790
10
程式华,廖西元,闵绍楷.
中国超级稻研究:背景、目标和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稻米,1998,4(1):3-5.
被引量:111
共引文献
22
1
张亚东,王才林,林静,张宏根,汤述翥.
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5-18.
被引量:4
2
陈英华,李红宇,侯昱铭,徐正进,袁媛,李茂柏.
东北地区水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9,24(3):165-173.
被引量:12
3
杨秀峰,王万霞,商全玉.
高纬寒地—黑河市稻作历史与发展趋势[J]
.中国种业,2010(11):78-79.
被引量:9
4
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吕润海.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1-8.
被引量:146
5
崔胜先,谢光辉,董仁杰.
灰色系统理论在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预测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8):123-130.
被引量:14
6
闵忠鹏,王之旭,孙洪义.
辽宁省水稻生产育种研究现状及展望[J]
.北方水稻,2011,41(6):72-75.
被引量:12
7
王洪飞,仇秀丽,林强,周卫营,杨小飞,张敏,王乃元,郑秀平.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谷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11,29(4):1-4.
8
闵忠鹏,王之旭,孙洪义.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1(6):57-60.
被引量:6
9
李红宇,张龙海,刘梦红,司洋,王海泽,徐正进,赵明辉,徐海,王嘉宇.
东北地区水稻品种与日本引进品种遗传多样性比较[J]
.核农学报,2011,25(6):1082-1087.
被引量:11
10
董国忠,巩存来,朴文学.
黑龙江寒地超级稻综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示范[J]
.中国稻米,2012,18(3):50-53.
同被引文献
60
1
孙长凤,马刚.
黑河市水资源总量评价与科学配置探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6,34(1):100-101.
被引量:3
2
鹿文成.
黑河市大豆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农业科技通讯,2006(7):12-13.
被引量:2
3
徐文霞.适宜高纬度高寒稻作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黑粳5号[J].中国稻米,1999,3:16-16.
4
杨秀峰.高纬高寒地区稻作环境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作物杂志,2005(4):63-64.
5
黑河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黑河地区志[M].上海:三联书店,2010:183-198.
6
郭儒东,杨秀峰,梁吉利,王万霞.
极早熟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黑粳8号及其栽培技术[J]
.作物杂志,2008(1):106-106.
被引量:8
7
王秋菊,来永才.
试论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J]
.中国稻米,2010,16(4):25-28.
被引量:20
8
王万霞,杨秀峰.
高纬高寒稻作区水稻发展现状与对策[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0(5):21-23.
被引量:16
9
董英.
黑龙江省灌溉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10(15):61-62.
被引量:5
10
杨秀峰,王万霞,商全玉.
高纬寒地—黑河市稻作历史与发展趋势[J]
.中国种业,2010(11):78-7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5
1
吴振明,衣洪岩.
黑龙江省北部高纬高寒地区水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9):130-132.
被引量:14
2
杨秀峰.
高纬高寒稻作研究回顾与展望[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134-136.
被引量:2
3
商全玉.
黑河市水稻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种业,2013(7):27-28.
被引量:13
4
商全玉,杨秀峰,吕国依,王万霞.
黑龙江省北部早熟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北方水稻,2016,46(5):25-27.
被引量:9
5
商全玉,杨秀峰,吕国依,王万霞.
高纬寒地水稻品种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36-37.
被引量:7
6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盖如春,夏文慧.
嫩江县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2):8-10.
被引量:2
7
商全玉.
黑龙江省黑河市水稻直播应用前景分析[J]
.中国种业,2017(2):23-25.
被引量:2
8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杨生明.
黑河市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2):10-13.
被引量:3
9
商全玉,杨秀峰,吴振明,孙士军,周洪瑜,邹凤喜.
2016年黑河市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4):1-4.
被引量:3
10
商全玉.
黑龙江省黑河市水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中国稻米,2017,23(3):108-10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57
1
商全玉.
黑河市水稻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种业,2013(7):27-28.
被引量:13
2
沈田国.
郎溪县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4):50-51.
被引量:1
3
姜晓欢,杨书运,任景倩,田胜尼,姜继祥.
高纬寒地稻作区气候条件分析[J]
.黑龙江气象,2014,31(4):16-18.
4
路伟明.
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
.中国种业,2015(9):33-35.
被引量:1
5
陆慧玲.
山区寒地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72-73.
6
杨秀峰,商全玉,吕国依,王万霞,梁吉利,张立军.
早粳新品种黑粳10号[J]
.中国种业,2016(10):74-75.
被引量:9
7
商全玉,杨秀峰,吕国依,王万霞.
黑龙江省北部早熟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
.北方水稻,2016,46(5):25-27.
被引量:9
8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盖如春,夏文慧.
嫩江县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2):8-10.
被引量:2
9
商全玉,杨秀峰,王万霞,杨生明.
黑河市不同水稻品种比较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2):10-13.
被引量:3
10
商全玉.
三江1号在黑河市种植的适应性[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3):15-17.
被引量:1
1
田丽娟.
论黑龙江省寒地水稻发展概况及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6,36(4):112-112.
被引量:2
2
张敬涛,刘婧琦,赵桂范,盖志佳,蔡丽君,张伟,郭伟,李春华,刘秀芝,赵文军,郑海燕,王庆胜.
免耕栽培不同秸秆覆盖量下土壤温度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7):224-228.
被引量:19
3
张丛风,高云飞,杨秀峰.
高纬寒地旱改水防御缓解残留药剂技术初步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32):287-289.
4
蔡鑫鑫,张伟巍,吕晓丽,谭娟,王舒,太万红,张崎峰,刘显元.
高纬寒地青贮玉米引种筛选试验[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8):1-3.
被引量:1
5
侯广亮,姚菲菲.
高纬度寒地春玉米高产高光效栽培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
.现代化农业,2016(2):11-12.
被引量:1
6
戴保威,王澍伦.
贵州高寒山区玉米杂交种的方向和目标[J]
.贵州农学院丛刊,1994(2):25-27.
被引量:1
7
张旭,于福安,张春和,顾红艳,刘文政,马金柱.
天津水稻育种及稻谷品质的进展[J]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中),2009(1):69-71.
被引量:1
8
章法正,马正义,章文江.
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22-23.
9
周龙根.
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主要性状的比较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3,54(6):643-644.
被引量:4
10
季守刚,刘峰光.
马铃薯收获机的市场效益分析[J]
.农机化研究,2002,24(1):162-162.
被引量:5
中国稻米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