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间—军队—宫廷—票房——论岔曲的产生与发展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岔曲又名“六句脆岔”,因唱腔六个乐句而得名,是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随着满汉文化的交融、八旗子弟的推崇,逐渐形成于京、津地区的艺术品种。初为一人自打八角鼓演唱,后加入三弦伴奏。岔曲以其短小、悠扬的腔调深得各阶层人士的眷顾,雅俗共赏、久唱不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 王宇琪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9,共4页 People’s Mus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清]王延绍.《霓裳续谱》,转引自《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 2[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杨米人等著,路工编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58页.
  • 3赵志忠.《霓裳续谱》与清代满族民歌[J].满族研究,1989(3):86-91. 被引量:3
  • 4李鑫午.《岔曲的研究》[J].中德学志,1943,.
  • 5[清]王廷绍.《霓裳续谱》,《明清民歌时调集》(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页.

共引文献3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