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儒家身心观及其道德修养论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先秦儒家认为身是人的欲望的承载者,是一种非道德性存在,是恶之根源;心是人之自然情感的载体,是人的道德的来源,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心作为人之道德性存在,主宰着身,身心是一体不分与相互转化的关系。儒家的身心观论证了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修身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身的非道德性因素对道德之心的遮蔽。通过对"身"的调控与心的涵养使身心趋于一致,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自我设定,完成人的自我实现。修身是自我实现的手段和前提,自我实现是修身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
作者 吴凡明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忠孝仁义与汉代法制研究"(项目编号:10BZX06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杜维民.儒家修身的痛苦[A].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C].钱文忠,盛勤,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731.
  • 3周与沉.身体:思想与修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 4成中英.儒学与现代化的整合[A].国际儒学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 5董仲舒.春秋繁露[M].二十二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6杜维明.人性与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5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