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仰再认识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就信仰的本质而言,它是主体表达超越性需求的一种方式。由于文化基础不同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超越性需求及其表达的方式都有所变化。从信仰内涵上看,信仰突破了纯精神性领域,以指导意义形式进入物质世界,指导信仰主体的社会实践。从信仰外延上看,宗教信仰不是信仰的惟一形式,相反它有多种形式,某种理论、主义或某个命题等也可以成为信仰对象。
作者 张秀芹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2-76,共5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魅力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0BKS065)
关键词 信仰 内涵 认识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8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 2[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57.
  • 3[美]保罗·蒂利希.文化神学[M].陈新权,王平,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8.
  • 4[美]梯利著,伍德增补,葛力译.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 5[德]康德,李秋零(编).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6[德]黑格尔.宗教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8Tom Sorell. Scientism . Philosophy and the Infatuation with Science[ M].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1991 . 1.
  • 9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赵复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58、157.
  • 10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二级参考文献25

  • 1俞吾金.马克思的社会主体论探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2-6. 被引量:13
  • 2杜维明.2000.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M].上海人民出版社.
  • 3方文.2008.学科制度与社会认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4金耀基.1991.中国社会与文化[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 5柯恩,亚伯纳.1987.权力结构与符号象征[M].台北:金枫出版社.
  • 6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三二).
  • 7乔基姆,克里斯蒂安.1991.中国的宗教精神[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 8史密斯,威尔弗雷德·坎特韦尔.2005.宗教的意义与终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韦伯,马克斯.2000.中国的宗教[G]//宗教与世界(韦伯作品集V).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0萧公权.1997.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5551

同被引文献16

  • 1弗兰克尔.追寻生命的意义[M].何忠强,杨凤池.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 2葛力.现代西方哲学词典[M].北京:求实出版社,1990.124.
  •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 4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
  • 5舍勒,林克等译.爱的秩序[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5.114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北京,1960(第24页).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8奥·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M].吴晓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
  • 9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6:38.
  • 10刘利华.信仰的意义[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8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