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育活动多为学生排斥且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或漠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顾学生的成长背景、个性特点、已有的道德认知水平,以及道德心理发展规律,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们,由此带来的必将是学生的桀骜不驯或对外在规则的被动遵守。与此同时,面对具体的道德问题,很多学生往往就很难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因此,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用心去唤醒、激励、呵护之,唯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自觉追求。
出处
《教育科学论坛》
2011年第4期62-63,共2页
Education Science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