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欣赏:是读者再创造,还是读者被创造?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术界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文学欣赏是读者的再创造。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文学欣赏中,读者既是主体又是对象。作为主体,读者是作品价值的"见证人"和"确认者";作为对象,读者被作品所创造。"见证人"、"确认者"与再创造是不同的,过分强调读者的再创造,会导致文学欣赏中的主观倾向和忽视对作品品味的要求。
作者
于茀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145,共4页
Academic Exchange
关键词
文学欣赏
读者
接受美学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86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二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
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3
[法]米盖尔·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鲁迅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579.
共引文献
486
1
刘永军.
论顾准的史学思想[J]
.学习与探索,2004(4):125-128.
被引量:1
2
黄大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科学性解析[J]
.求实,2004(8):15-17.
3
吴晓东.
制度变迁视角下浮动汇率制度的建立[J]
.财经科学,2004(5):101-103.
4
李怀国.
古代东方的社会性质之我见[J]
.理论探讨,2002(4):90-92.
5
刘德龙.
以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试论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反思及其启示[J]
.学术交流,2001(1):29-35.
被引量:1
6
邹成效.
简论时空思维的三种模式[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56-57.
被引量:5
7
马卫东.
夏、商神权法说质疑[J]
.史学集刊,2000(3):6-11.
被引量:4
8
潘春良,胡连生,刘光慧.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J]
.学习与探索,2001(1):1-5.
被引量:2
9
赵志红.
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创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1):145-147.
被引量:2
10
毛克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解读[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6):108-111.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延梅.
谈谈对非标准语陈述的三段论的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1(1):95-98.
被引量:1
2
赵德利,孙新峰.
论《怀念狼》三段论手法的审美意蕴[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3):116-120.
被引量:1
3
张雁泉.
文学欣赏的三维构成[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104-106.
被引量:2
4
拉巴次旦.
试析逻辑三段论与三支论式在因明学教学中的比较运用[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92-94.
被引量:2
5
王文.
冷落清秋泣别情——从柳永《雨霖铃》的讲解中看教师在古代文学欣赏中的作用[J]
.时代教育,2009(1):34-35.
被引量:3
6
童辰.
文学欣赏的心理结构分析[J]
.科学之友(中),2009(8):99-101.
被引量:2
7
彭松乔.
文学欣赏·文学接受·文学消费——近60年来中国文学阅读理论范式转型反思[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1):73-77.
被引量:8
8
茹燕玲.
文学欣赏中崇高的失落[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3):164-164.
被引量:3
9
王敏.
游戏:既参与又对抗——儿童文学欣赏的游戏特质再探[J]
.昆明学院学报,2010,32(4):4-8.
被引量:5
10
吴笛.
逻辑哲学的三段论与玄学诗歌的技巧[J]
.外国文学研究,2010,32(6):42-4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张黎静.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三段论”[J]
.现代交际,2014(7):181-182.
2
王尧.
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的互动[J]
.神州,2016,0(11):16-16.
1
林锦鸿.
人物形象的客观性与作者的倾向性——从薛宝钗形象的塑造看曹雪芹的创作态度[J]
.红楼梦学刊,1984(4):29-38.
被引量:2
2
黄光成.
简化之美——谈《微型小说创作论》[J]
.小说评论,1992(6):84-85.
3
新现实主义小说的两种创作态势[J]
.文艺理论研究,1990(2):98-99.
4
石万鹏.
追求多向度、多层次的意向延展——论微型小说的写作艺术[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23(1):84-86.
5
蒋卫忠.
夜泊的精神[J]
.阅读与写作,2003(7):36-36.
6
金钢.
俄罗斯文学对萧红审美取向的影响[J]
.北方论丛,2008(4):52-55.
7
陈天然.
侧面描写人物的艺术效果[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9,27(6):37-40.
被引量:1
8
李娓.
古诗词跳脱手法初探[J]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7(1):83-85.
9
廖智宏.
文学鉴赏再创造问题浅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S1):118-119.
10
蓝利萍.
陌生化与审美再造[J]
.郑州师范教育,2014,3(6):65-68.
被引量:1
学术交流
2010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