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中的横向周期性应用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采用"数控"的方式对音符的数量或时值加以限定,既保证了音值关系的逻辑性,又体现了简明的节奏组织原则,赋予演奏者对音值关系全新理解的自由。人们也许很难觉察到隐藏在音响背后严密的数理逻辑,但是数控节奏却自然地合乎人们对秩序的潜在需求。通过对高为杰先生现代音乐作品中数控节奏横向周期性应用的形态分析,可以发现对节奏实行数列控制显然促进了音乐运动的内在必然性。
作者
左佳
机构地区
中国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95,共11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高为杰
数控节奏
音乐分析
周期性应用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戴里克·柯克.音乐语言[M].茅于润,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216.
2
高为杰.
节奏的活力(下)[J]
.人民音乐,1987(2):32-33.
被引量:3
3
思里科·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M].修子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5.
4
保罗·欣德米特.作曲技法[M].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
蔡乔中.
朱践耳交响曲的“数控节奏”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113-11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
1
吴家军(整理).
附:高为杰音乐作品、理论研究及相关著述汇总[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1):24-25.
2
陈林.
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节奏学著作——读张巍《音乐节奏结构的形态与功能》[J]
.人民音乐,2013(3):90-91.
3
刘国伟.
数列作曲技法研究[J]
.四川戏剧,2017(12):118-121.
4
曾凯强.
当代中国音乐中的斐波那契数列节奏化研究[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3,21(1):14-20.
同被引文献
104
1
钟晟.
孤独的升华——评钢琴曲《冬雪》[J]
.乐器,2007(3):43-45.
被引量:1
2
高为杰.
维吾尔族音乐的特殊调式的称谓问题[J]
.音乐研究,1984(3):66-67.
被引量:3
3
高为杰.
论当今音乐创作风格的演变[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4):63-65.
被引量:10
4
高为杰.
论音阶的构成及分类编目[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1):38-47.
被引量:19
5
高为杰.
现代与传统的交错与融合——漫说朝鲜族作曲家权吉浩的音乐创作[J]
.人民音乐,1993(2):21-23.
被引量:9
6
高为杰,陈丹布.
古韵新声——评《刺桐城》[J]
.人民音乐,1993(1):6-8.
被引量:1
7
李玉琏.
也谈“炫技美”——与高为杰同志商榷[J]
.人民音乐,1989(8):11-13.
被引量:1
8
高为杰.
音乐的炫技美[J]
.人民音乐,1988(8):24-26.
被引量:3
9
高为杰.
节奏的活力(上)[J]
.人民音乐,1987(1):40-41.
被引量:1
10
高为杰.
声乐的欣赏[J]
.人民音乐,1987(10):40-4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左佳.
心随风动赏新声——高为杰民乐室内乐《风声》音乐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1):5-9.
被引量:2
2
吴家军(整理).
附:高为杰音乐作品、理论研究及相关著述汇总[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1):24-25.
3
朱婷婷,唐小波.
走近现代音乐不可或缺的途径——20世纪音乐节奏节拍的特征与分类综述[J]
.人民音乐,2012(3):26-29.
被引量:3
4
管菲菲.
谈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理音乐思想[J]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18(4):122-124.
被引量:1
5
曾凯强.
当代中国音乐中的斐波那契数列节奏化研究[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23,21(1):14-20.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张君如.
中西美学史中“自律美学观”之对比探析[J]
.黄河之声,2023(1):82-85.
2
吴家军(整理).
附:高为杰音乐作品、理论研究及相关著述汇总[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1):24-25.
3
饶晨阳.
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物质形态[J]
.艺术评鉴,2016,0(15):38-40.
被引量:1
4
周砚馨.
论20世纪音乐对西方音乐传统的挑战[J]
.长江丛刊,2017,0(7):70-71.
被引量:1
5
王姝娟.
季米特里·卡波林《第二交响曲》的节奏节拍探究[J]
.黄河之声,2022(21):60-63.
6
李梦晨.
近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的独特的组合形式研究[J]
.艺术品鉴,2019,0(5Z):159-160.
1
蔡乔中.
朱践耳交响曲的“数控节奏”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113-117.
被引量:3
2
左佳.
数控节奏在高为杰音乐作品模仿式复调中的应用[J]
.中国音乐,2012(1):166-171.
被引量:1
3
吴家军.
论《岗拉美朵》的创作技法[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4):79-83.
4
李厚基,梁嘉琦.
论电影艺术的节奏——电影美学初探[J]
.电影文学,1984(3):82-88.
被引量:1
5
乃辛.
关于《元》[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7(1):61-62.
6
汤姆·甘宁,刘宇清(译).
现代性与电影:一种震惊与循流的文化[J]
.电影艺术,2010(2):101-108.
被引量:33
7
孙晓烨.
用二胡书写的“四种字体”——温德青二胡协奏曲《痕迹之五》作曲技法分析[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1):59-72.
被引量:1
8
萧寒.
手段·程序·创作——兼论中国大陆电影摄影现状[J]
.当代电影,2003(6):59-63.
9
童忠良.
近现代和弦的数列结构[J]
.中国音乐学,1987(1):33-34.
10
卞婧婧.
乐之为体 以心为主——高为杰第二弦乐四重奏《远讯》分析[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8(4):10-17.
被引量:1
中国音乐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