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阿坝州“茶马古道”形成的缘由及其保护利用路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马古道维系着青藏高原千万民众的记忆与情感,是迄今我国西部文化原生形态保留最好、最多姿多彩的一条民族文化走廊,是汉、藏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纽带,认真梳理和解读"茶马互市"形成的缘由以及保护利用路径,无疑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
作者
庄春辉
机构地区
四川阿坝州文化局
长州文联
出处
《西藏艺术研究》
2010年第4期71-83,共13页
Tibetan Art Studies
关键词
阿坝州
“茶马互市”
形成缘由
保
护利用
路径
分类号
F7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谢天开.
宋代蜀地茶马互市特殊形式刍议[J]
.农业考古,2008(3):36-38.
被引量:2
2
石硕.
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J]
.西藏研究,2002(4):49-57.
被引量:74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费孝通.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54
2
罗开玉.
川滇西部及藏东石棺墓研究[J]
.考古学报,1992(4):413-436.
被引量:33
3
丹扎.
林芝都普古遗址首次发掘石棺葬[J]
.西藏研究,1990(4):140-141.
被引量:10
4
郭周虎.
西藏贡觉县发现的石板墓[J]
.文博,1992(6):70-71.
被引量:11
5
王素霞.
西藏高原茶文化[J]
.茶叶通讯,2006,33(1):49-50.
被引量:4
6
徐晓村.
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J]
.农业考古,2007(2):154-157.
被引量:3
7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贡觉县香贝石棺墓葬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9,(6).
8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小恩达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0,(1).
9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仁布县让君村古墓群试掘简报..南方民族考古第4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10
萨迦.谢通门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共引文献
74
1
赵靓.
多维“三角”与“流动”之疆:西南研究的范式对话[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395-406.
2
Wei Renzhong,Han Haoran.
Historical Inspiration and Practice Approach for Integrating the Tea-horse Ancient Road in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China Tibetology,2022(2):3-19.
3
韩玺芝.
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J]
.黑龙江史志,2014(11):341-341.
被引量:2
4
石硕.
关于“康巴学”概念的提出及相关问题——兼论康巴文化的特点、内涵与研究价值[J]
.西藏研究,2006(3):91-96.
被引量:20
5
张洁,杨桂红,阮冬梅.
云南茶马古道的旅游开发[J]
.资源与产业,2007,9(3):51-53.
被引量:12
6
康欣平.
近代西藏商品贸易与市场网络述论[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4):53-58.
被引量:4
7
李华瑞,杨芳.
2008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2):139-146.
8
王丽萍.
试论滇藏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J]
.贵州民族研究,2009,29(4):61-65.
被引量:22
9
赵长治,谢雪娇.
“南路边茶”历史发展述略[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1):68-73.
被引量:3
10
哈比布.
古水水电站西藏境内淹没区考古调查简报[J]
.西藏研究,2010(2):41-5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6
1
刘复生.
岷江上游宋代的羌族羁縻州[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7,7(1):15-23.
被引量:12
2
周群华.
松潘古城考[J]
.四川文物,1991(6):19-21.
被引量:5
3
张伟然.
唐代岭南潘州的迁徙与牢禺二州的由来[J]
.岭南文史,1996(3):27-29.
被引量:4
4
庄春辉.
展读若尔盖[J]
.中国西藏,2003(5):70-75.
被引量:1
5
任树民.
明代松潘卫“番人”略考[J]
.西藏研究,2001(1):80-84.
被引量:5
6
刘振礼.
世界遗产保护若干问题思辨[J]
.旅游学刊,2005,20(6):26-29.
被引量:17
7
李荣启.
采取系统科学的有效方法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J]
.重庆社会科学,2006(4):112-115.
被引量:10
8
江林 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旅游管理,2004,(1):4-7.
9
龚保华.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与意义[EB/OL].http://www.chinajilin.com.cn,2009.7.17.
10
潘琦.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花山文化资源[N].南宁日报,2003-11-29.
引证文献
2
1
董原,王嘉瑞.
丝绸之路申遗甘肃段旅游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
.兰州学刊,2012(4):193-197.
被引量:4
2
安介生.
西南潘州考——兼论历史时期边疆政区的时效性与设置路径[J]
.历史地理,2015(1):99-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马廷魁,朱杰.
地域文化传播中文旅结合模式的多维度优化——以甘肃省丝路文化推广为例[J]
.新闻论坛,2018,32(2):92-94.
被引量:3
2
曹德明.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
.新丝路学刊,2020(1):109-123.
被引量:1
3
蒙家原.
秦汉时期湔氐道地望及相关问题研究[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1(5):31-38.
4
杜馨紫.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甘肃省河州花儿为例[J]
.旅游纵览,2021(4):103-105.
被引量:1
5
刘兴全,许艳丽.
“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0-27.
被引量:6
1
段辉民.
浅议品牌及其保护[J]
.商场现代化,2007(05S):249-251.
被引量:1
2
方至.
浅论张家界旅游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J]
.中国环境管理(吉林),1998(5):40-41.
被引量:2
3
田喜洲.
试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J]
.生态经济,2001,17(12):56-58.
被引量:26
4
罗清德.
生态旅游开发管理初探[J]
.旅游论坛,1999,18(S2):206-208.
被引量:3
5
王荔.
驰名商标及其保护[J]
.经营管理者,1999(11):50-51.
6
董琴.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我国外经贸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利用路径[J]
.经济导刊,2011(9):4-5.
被引量:2
7
匡斌权.
浅析旅游开发对古镇原生形态的冲击[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4):257-258.
8
李琰,秦婉君,任睿,肖亚波.
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11):281-281.
被引量:3
9
白秀慎,韩晓东.
试论商业秘密及其保护[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9(3):44-45.
10
赵阳.
论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及其保护[J]
.商业故事,2016,0(18):21-23.
西藏艺术研究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