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家认同的价值诠释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现代社会的价值多样化及其引发的价值世界诸多现代性后果,一方面使得本质上要求一种"共同感"和"精神性"的国家认同,直接面临被"碎片化"、"外在化"以及"抽象化"的危险;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对自由主体的积极认肯,使得国家认同能够本真地依赖于主体自觉自愿的承认与服从,并藉由一种现代意义上的重新构建,在广度和深度上显现出更强健的生命力。
作者
王葎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2-74,共3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现代性
价值多样化
国家认同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53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1
韩震.
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教育与国家认同及文化认同[J]
.社会科学战线,2010(5):221-228.
被引量:61
2
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29.
3
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
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
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北京:三联书店,2003.
6
Hannah Arendt: The Life of the Mind , Volume One Thinking[ M ]. New York : London : Harcourt Brace&Company, 1977.
二级参考文献
9
1
迈克尔·桑德尔 王佳祺编译.《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7,.
2
郭忠华.《民族国家理论的悖论性发展-安东尼·吉登斯访谈》[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3
吴晓林.《加强国家认同在民族政治整合中的作用》[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4
管克江.《调查:全球7亿人想移民》,《环球时报》2009年11月5日.
5
埃德蒙·费尔普斯专访.《金融业扭曲将抑制未来增长--诺奖得主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参考消息》2009年12月28日,第4版.
6
何申权.《北京奥运设示威专区--皮尤调查:86%的中国人认同国家发展方向,排世界第一》,《环球时报》2008年7月24日.
7
李爱华.《回归10年,多数港生认同双重身份》,《科学时报》2007年6月19日.
8
黄文华.《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访谈录-“中国进发的活力令世界难以想象”》[J].中国社会科学报,2006,.
9
韩震.
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6-113.
被引量:350
共引文献
253
1
管健,荣杨.
我国公众国家认同及认同动机建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5-144.
被引量:9
2
於天禄.
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建设:价值、困境与出路[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30-37.
被引量:4
3
张利国.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若干思考[J]
.民族学刊,2020,11(2):63-70.
被引量:22
4
陈金美,付国辉.
实践价值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24-27.
被引量:3
5
朱炜,王南.
从科研人员多采血看知情同意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3):17-18.
被引量:1
6
王锋,田海平.
善恶因果律的现代重构[J]
.河北学刊,2004,24(5):54-58.
7
王志君.
“慎独”与党员道德修养[J]
.理论探讨,2001(1):80-82.
被引量:1
8
秦越存.
形上之维——一个伦理学不可或缺的维度[J]
.学术交流,2005(4):26-31.
被引量:1
9
刘志山.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136-140.
被引量:68
10
费尚军.
普遍性的寻求——哈贝马斯普遍性道德原则的意义与局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1):43-46.
同被引文献
82
1
贺金瑞,燕继荣.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384
2
胡少伟,赖柏生.
香港教师眼中的国民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2002,23(S1):276-282.
被引量:6
3
王海明.
论伦理学的公理与公设[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23(1):1-9.
被引量:1
4
徐黎丽.
论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冲突——以中国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1):34-40.
被引量:48
5
马戎.
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6):122-133.
被引量:369
6
项久雨.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域及其研究意义[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小学部分),2003(13):14-17.
被引量:6
7
张永红,刘德一.
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5-9.
被引量:54
8
任新丽.
关于民族问题的思考[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54-56.
被引量:1
9
付春.
论民族权利与国家整合[J]
.广西民族研究,2006(2):21-27.
被引量:4
10
钱雪梅.
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
.民族研究,2006(6):16-25.
被引量:144
引证文献
6
1
谢佳.
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1):82-84.
被引量:2
2
杨晶,戈双剑.
香港青少年游学旅游的多重价值诠释[J]
.中国青年研究,2014(11):86-91.
被引量:3
3
陈茂荣.
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综述[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77-81.
被引量:13
4
葛政委.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与展望[J]
.三峡论坛,2016(2):53-58.
5
姚文帅,连新.
论国家认同的价值[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5(5):13-17.
6
杨湘洪.
网络传播的社会效益探究[J]
.中国报业,2012,0(07X):176-17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韦意.
少数民族媒介使用与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
.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0-32.
2
曹毅,杨泽利.
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辨析与路径探索[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20(6):12-13.
3
张长宝.
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研究述评——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J]
.时代教育,2017,0(13):2-3.
被引量:4
4
刘永刚.
“国家认同问题”与“民族问题”辨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4(5):5-12.
被引量:2
5
张建立.
战后日本的国家认同建构特点研究——心理文化学视角的考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76-82.
被引量:5
6
李春玲,刘森林.
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代际特征差异——基于2013年中国社会状况调查数据[J]
.中国社会科学,2018(4):132-150.
被引量:80
7
肖振红,张新建.
边疆地区大学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影响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
.才智,2014,0(13):242-243.
8
林逢春,宋杰锜,罗欣.
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
.当代青年研究,2016(6):103-110.
被引量:8
9
王莹.
台湾地区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2008年以来民调数据显示的“反常现象”[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3):174-175.
10
吴曼.
边境贸易史视角下的国家认同研究——以云南为例[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1):116-122.
被引量:3
1
王葎.
价值权威及其可能——从韦伯的“价值无涉”说起[J]
.哲学动态,2008(6):45-49.
被引量:17
2
赵路.
建国初期党风建设的思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8(2):21-26.
被引量:1
3
欲望欲望中国的价值想象[J]
.文化纵横,2010(1):54-55.
4
张华金.
论自由主体[J]
.江汉论坛,1987(12):1-5.
被引量:1
5
张文泉.
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点看法[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8.
6
李大兴.
论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J]
.台州师专学报,1997,19(2):21-25.
7
张晓兰.
现代性后果之信任危机[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47-51.
8
王志孝.
试论新时期文学的根本性质[J]
.内蒙古社会科学,1987,8(1):82-85.
9
刘梦阳.
贝克的自反性现代性与吉登斯的反思性现代性[J]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7):24-28.
10
李大兴.
论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发展[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7(4):54-57.
被引量:1
学术论坛
2010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