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魏晋玄学形而上学的特点及其贡献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玄学的基本主张是崇本举末、体用不二。这是一种新型本体论,即事实本体论。它主张:现象和本体一起共同构成存在的真正存在方式,二者的统一才是存在的本体。名教与自然的统一、形神的统一、言与意的统一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理论。
作者
沈顺福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7,共7页
DongYue Tribune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形而上学
纯粹本体
事实本体
分类号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7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老子》[M].,..
2
沈顺福.
道与无——对本体的形而上学分析[J]
.东岳论丛,2006,27(5):157-162.
被引量:2
3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34页.
4
夏明钊.《嵇康集译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
郭象.《庄子注》.
6
.《晋书》[M].,..
7
.《肇论》[M].,..
8
《三国志·魏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版.
9
[日本].《续藏经壹》.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沈顺福.
道与言——论存在与表达[J]
.哲学研究,2005(1):39-45.
被引量:5
2
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5.
3
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5.
4
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1955.
5
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55.
6
.管子[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0..
7
法藏.华严经义海百门[A]..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二卷第二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3..
8
.论衡[M].,..
9
Descartes,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M]. translated by Valentine Rodger Miller and Reese P. Miller, D.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1983.5.
10
Kant, Critique of Judgement[M]. Part Two, Critique of Teleological Judg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42.
共引文献
267
1
王晓毅.
郭象圣人论与心性哲学[J]
.哲学研究,2003(2):46-51.
被引量:4
2
丁原明.
老子的生存哲学[J]
.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3
赵东明.
“自然”之意义——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诠释[J]
.哲学研究,2002(6):58-63.
被引量:6
4
周山.
解读《指物论》[J]
.哲学研究,2002(6):74-79.
被引量:9
5
黄克剑.
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
.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6
李振纲.
自然之德性与无为的智慧——老子哲学的本体与方法[J]
.哲学研究,2002(7):47-53.
被引量:17
7
孙永艳.
略论海德格尔与道家哲学思维之异同[J]
.宗教学研究,2000(1):127-130.
8
康中乾.
玄学“言意之辩”中的“忘”[J]
.哲学研究,2004(9):50-57.
被引量:5
9
马良怀.
论魏晋士人立足于此岸的超越[J]
.哲学研究,2004(10):44-49.
被引量:1
10
陈鼓应.
先秦道家之礼观[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11.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22
1
高晨阳.
玄学的本质及其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中国哲学史,1996(4):66-72.
被引量:2
2
刘康德.
玄学生成与圣人体无[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5):61-67.
被引量:1
3
王晓毅.
宇宙生成论向玄学本体论的转化[J]
.文史哲,1989(6):54-59.
被引量:2
4
许抗生.
谈谈玄学中“名教与自然”问题和“有无”之辩的关系[J]
.孔子研究,1994(3):13-14.
被引量:1
5
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6
王弼:《论语释疑》.
7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6页.
8
陈来.《魏晋玄学的"有""无"范畴新探》,《文史哲》1985年第4期.
9
辛冠洁.《玄学散论》,《文史哲》1985年第3期.
10
许杭生.《何王玄学管见》,《文史哲》1985年第3期.
引证文献
3
1
苏保华.
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J]
.社会科学,2014(7):131-137.
被引量:1
2
李轶婷.
魏晋“注”用“论”法新探——兼论《文心雕龙》“论”“注”观[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2):170-179.
被引量:1
3
史少博.
藤平武雄关于中国哲学特色探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3(3):97-10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王元翠,孙汉明.
魏晋玄学美学与乐舞审美取向[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166-173.
2
李晓禺.
注释何为?——论新时期以来的注释体小说[J]
.当代作家评论,2023(4):36-43.
1
沈顺福.
道与无——对本体的形而上学分析[J]
.东岳论丛,2006,27(5):157-162.
被引量:2
2
沈顺福.
现象的本质[J]
.现代哲学,2007(4):80-86.
被引量:4
3
穆艳杰.
本体论的危机与重建[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2):74-79.
被引量:2
4
邹琼.
虚构的承诺: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陷阱[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1):151-172.
5
刘周全,王鑫.
现代语言哲学的本体论转向[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4-9.
东岳论丛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