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随时代的发展在当代开始演化。各时代的哲学家的市民社会理论基础在于其所面对的现实历史,是对其时代之现实的理论抽象。因此,市民社会理论并不是一个终极的理论,它内含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对理论的梳理发现,市民社会理论从马克思向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演化过程彰显了双重性格:随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嬗变的同时蕴含着"改变世界"的永恒主题,这也正是市民社会理论演化的内在逻辑。
作者
张岩
机构地区
辽宁社会科学院信息工作办公室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6,共2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马克思
葛兰西哈贝马斯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7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郁建兴.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J]
.社会学研究,2002(1):31-39.
被引量:36
2
托马斯.卡罗瑟斯,薄燕.
市民社会[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0(7):32-35.
被引量:57
3
何增科.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68
4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M].北京:三联书店,2003.27,26.
5
王国坛.感性的超越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6
[德]亨利希·库诺,袁志英译.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俞可平.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3(4):59-74.
被引量:171
2
郁建兴.
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新绎[J]
.政治学研究,2000(2):2-9.
被引量:13
3
马克思.《1857—58年经济学手稿》[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C].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第107页,第108页.
4
卢卡奇 杜章智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商务印书馆,1995年..
5
查尔斯·泰勒.《市民社会的模式》[A].冯青虎译.见[英]亚历山大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C].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6
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三联书店,1965..
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0页.
8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9
城塚登.1988.《青年马克思的思想》.求实出版社.
10
邓正来.1999,《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
共引文献
373
1
兰楠.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社会公共利益[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3,31(1):156-176.
被引量:15
2
陆高峰.
史量才市民社会理念的形成与初步实践[J]
.新闻知识,2020(5):12-17.
3
宋春龙,王楠.
仲裁专业化的微观考察——以仲裁委员会主任的选任为切入点[J]
.商事仲裁与调解,2022(4):38-52.
4
田志坤.
市民社会与民法的互动关联[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23-26.
被引量:1
5
赵万一.
论国家所有权在物权法中的特殊地位[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1):99-106.
被引量:9
6
陈爱萍,裴正轩.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理论意义[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4):6-11.
被引量:1
7
郁建兴,石德金.
超越发展型国家与中国的国家转型[J]
.学术月刊,2008,40(4):5-12.
被引量:54
8
蒋达勇.
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及其对大学德育的意义[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10-12.
被引量:3
9
张小敏.
法治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理论[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4):87-88.
被引量:2
10
伍俊斌.
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内涵、限度及其互动[J]
.河北学刊,2007,27(6):64-68.
被引量:9
1
张秀琴.
走出与回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演化逻辑[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8(5):17-22.
被引量:5
2
梅珍生.
孟子论礼的本质[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3):89-92.
被引量:1
3
孙亦平.
论道教心性论的哲学意蕴与理论演化[J]
.哲学研究,2005(5):53-57.
被引量:10
4
李浦群.
创造性的解释——读《思·史·诗》[J]
.哲学动态,1991(1):29-31.
5
费艳颖,曹广宇.
康德、孟子与荀子人性论之比较[J]
.社会科学家,2016,31(4):26-30.
被引量:2
6
刘雄伟.
现实的历史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2011(6):32-34.
7
郭晓茵.
我是“双重”小孩[J]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2010(3):31-31.
8
倪阳.
何新在《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中的哲学贡献[J]
.滁州学院学报,2010,12(1):11-13.
9
齐鹏.
十二星座双重性格解码[J]
.学生·家长·社会(上),2011(9):39-40.
10
雷雳,王争艳,李宏利.
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
.教育研究,2001,22(6):49-53.
被引量:70
商业时代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