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36-38,共3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20
-
1赵曙明,张燕.广东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东南亚研究,1995(4):61-63. 被引量:2
-
2李建设.发展体育产业的若干理论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21-22. 被引量:12
-
3王松德.韩国开发人力资源的经验及其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17(5):44-45. 被引量:3
-
4岳强,陈光玖.谈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59-262. 被引量:3
-
5黄安余.香港就业结构转化特征与政策[J].特区经济,2006(11):45-46. 被引量:2
-
6王勤.近期香港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J].亚太经济,2008(2):100-102. 被引量:3
-
7杨婷.新加坡体育事件与城市发展[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4):125-125. 被引量:4
-
8刘志良,田兆明.学习新加坡经济发展经验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09(5):98-100. 被引量:2
-
9卞建平.新加坡:致力于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16(7):37-38. 被引量:3
-
10傅增清,王光玲.新加坡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1999(4):45-4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7
-
1武志鸿.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新、韩、粤比较与借鉴[J].珠江经济,2005(2):44-50.
-
2陈林华,王跃,朱洵韬.新加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68-71. 被引量:3
-
3陈林华,王跃,朱洵韬.青奥城市新加坡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34-38.
-
4武志鸿.新加坡、韩国人力资源开发扫描[J].经济前沿,2001(12):35-36.
-
5武志鸿.新加坡、韩国人力资源开发及对广东省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2,31(5):77-80. 被引量:2
-
6刘俊杰.境外城市就业政策对我国城市就业的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12-12. 被引量:1
-
7程卿,贺永宜,王东宁,曲光东.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开发[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4(2):83-8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方振邦.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3):79-82. 被引量:3
-
2丁进.江苏省人才国际化制度创新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07(3):38-41.
-
3孙万欣.论会计师事务所核心人力资源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4):226-227. 被引量:2
-
4付芳,周万洋.浅析国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8):16-17. 被引量:2
-
5陈林华,曾理,王跃,李荣日.我国体育城市发展指数研究——以35个大中城市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9):29-33. 被引量:9
-
6项亚光.国际产业承接区体育产业演进历程、经验与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64-70. 被引量:3
-
7刘彬.中国体育产业“包容性增长”的价值诉求与实现路径[J].福建体育科技,2016,35(6):4-7.
-
8刘彩霞,王春娟.国外再就业体系对河北省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18(1):119-121.
-
1何德龙,河汉.内地机会无限[J].今日中国,2002,51(12):18-19.
-
2李锦红,盛群.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J].辽宁教育研究,2000(5):32-33. 被引量:1
-
3陈小玮.西安你咋就不留我[J].新西部,2000(1):14-14.
-
4罗辑.西部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对策[J].人才开发,2003(4):30-32. 被引量:5
-
5王微微.写在与台大同学的交流之后[J].台声,2004(1):20-21.
-
6高灿喜.关于人才市场中三不平衡的对策思考[J].管理科学,1998,14(5):39-40.
-
7余宏霞.构筑江苏人才高地[J].江苏经济,2001(9):4-7.
-
8唐甜甜.频繁跳槽不利自身发展[J].中国人才,2003(1):31-35.
-
9泓泉,先进,等.杭州成功举办西博会杭州人才交流大会[J].人才开发,2002(12):46-46.
-
10庞宇.今年哪些人才最具“卖点”[J].中国报道,2003(3):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