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不合时宜的探究——吴宓文学道德观的现代意味及其尴尬境遇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学衡派的领军人物,吴宓极为重视文学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几乎到了每言文学必涉道德的程度,以致同时代学者温源不无调侃地评论道:“你常常搞不清他是在阐释又学问题呢,还是在宣讲道德。”因此,从一开始起,吴宓的文学道德观就饱受“道学”、“迂腐”之讥。而对于“五四”新文学阵营来说,尽管早已将文学定位为思想革命的工具,
作者 孙媛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4-147,共4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杰青项目"西学东渐与中国文论的现代生成"阶段性成果 批准号:JA10185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温源宁.《吴宓先生其人-位学者和博雅之士》.黄世坦编.《回忆吴宓先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 2吴宓.《悼白璧德先生》,《大公报·文学副刊》1933年12月25日.
  • 3Irving Babbitt, On Being Creative and Other Essays. Boston and New York: Houghuon Mifflin Company, 1932, p. xiv-xv.
  • 4白壁德.《文学与美国的大学》,张沛、张源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165页.
  • 5锐锋.《吴宓教授谈文学与人生》,黄世垣编.《回忆吴宝先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73页.
  • 6徐葆耕编选.《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上诲文苣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 7吴宓.《自壁德;曾民治与领祜》[J].学衡,1924,(32).
  • 8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韩敏中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08页.
  • 9吴宓.《吴露日记》第3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52页.
  • 10吴宓.《评<歧路灯>》.1925年4月23日《大公报·文学制刊》.

共引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