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统计》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6-18,共3页
China Statistics
同被引文献15
-
1武毅英.知识经济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挑战[J].教育研究,1999,20(6):34-36. 被引量:10
-
2陈庆修.发展信息产业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J].中国行政管理,1999(9):8-10. 被引量:3
-
3刘剑文等撰稿,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4胡芒谷.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学报,1997,16(4):288-293. 被引量:28
-
5刁军,钱菊声.我国信息产业政策初探[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7,11(6):54-54. 被引量:2
-
6刘尔奎.信息产业与跨世纪增长[J].经济论坛,1999(11):33-33. 被引量:1
-
7赵新明.德国信息产业政策及发展状况[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9,14(11):22-25. 被引量:1
-
8刘伟东.俄罗斯的信息产业[J].西伯利亚研究,2000,27(1):20-23. 被引量:1
-
9朱宁,李林红.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看信息产业[J].情报杂志,2000,19(2):7-8. 被引量:2
-
10张彬,李获.90年代美国政府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0(6):50-5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张丹丹.合作与互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与政府关系之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25-29. 被引量:7
-
2王欣,靖继鹏,王钢.国内外信息产业测度方法综述[J].情报科学,2006,24(12):1903-1908. 被引量:10
-
3王钢,王欣.信息产业测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3):16-20. 被引量:6
-
4李南南,孙秋碧.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初探[J].现代情报,2007,27(12):69-70. 被引量:12
-
5盖晓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6(4):174-174. 被引量:2
-
6徐艳.江苏信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与经济,2009,22(4):53-55. 被引量:4
-
7陈少华,张幪.陕西省物联网发展评价与分析[J].商情,2012(50):90-90.
-
8谷峰,蒋志华,王亚敏.信息产业综合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54-54.
-
9宿辉栋.有关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0(1X):313-313.
-
10周有芬,朱复成.大学图书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和方法[J].图书馆学研究,2003(9):63-65. 被引量:10
-
1张伯顺.利于市场细分的新统计分类[J].汽车情报,2005(7):9-9.
-
2肖艳,李海军.浅谈实施“企业一套表”对煤矿统计工作的推进[J].中国科技博览,2013(37):370-370.
-
3章颖薇.金融工具统计分类与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比较和思考[J].商业会计,2012(19):81-83. 被引量:1
-
4薛洁.我国物联网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23):50-53. 被引量:6
-
5毛晨阳.投资统计分类刍议[J].浙江统计,1998(4):26-26.
-
6孙蕾,梁玉莲.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分类及排序[J].经济师,2001(11):12-13.
-
7苏肖花.审计整改闭环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设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2):44-46. 被引量:2
-
8察志敏,肖云,骞金昌.我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测算方法[J].北京统计,2001(6):8-10. 被引量:2
-
9贾楠.借鉴 设想 建议──参加亚太统计标准会议的感想[J].中国统计,2000,15(3):44-45.
-
10王强.寄语统计路[J].山东统计,2009(5):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