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紫色甘薯新品种“万紫56”的最佳栽插及收获期初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不同栽插期和收获期试验,研究了万紫56在重庆三峡地区的最佳栽插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万紫56最佳栽插期为6月上旬,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收获期越迟产量越高。
作者
张菡
王良平
乐正碧
黎华
机构地区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5期56-56,共1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基金
重庆市"十一五"动植物良创专项(CSTC
2010AB1053)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期
收获期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1
刘明慧,王钊,王西红,高伟,郭亚茹,樊晓中.
甘薯在西部农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6):49-52.
被引量:12
2
郑爱军,董家行,金庆春,王子花.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2008(2):27-28.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王意宏 李洪民.甘薯的营养及化学组成的再认识[J].中国甘薯,1994,7:214-218.
2
邱瑞镰.我国甘薯综合加工利用及其前景[J].中国甘薯,1988,(2):75-79.
3
杜连起,张红新.
试论我国甘薯加工产业化(综述)[J]
.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16(2):61-64.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15
1
吴洁,谭文芳,阎文昭,钟昌松,王大一.
甘薯种质资源亲缘关系SRAP标记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4):878-882.
被引量:12
2
杨景忠.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85-85.
被引量:4
3
王卫强,高荣,钟巍然,黄世龙,刘剑飞.
西南丘陵山地甘薯产业升级换代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3):965-967.
被引量:6
4
刘超,王春艳,钟耕,孟凡冰.
氧化交联甘薯淀粉的性质研究及结构表征[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118-123.
被引量:2
5
宁运旺,张永春,朱绿丹,陈丹艳,蔡枫,汪吉东,许仙菊,胡永红.
甘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分配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71-74.
被引量:32
6
马文玲,张蕊.
紫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27-128.
被引量:7
7
郭祖锋,李哲斌,安亚平.
甘薯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J]
.农产品加工,2012(8):61-63.
被引量:8
8
任茹涛.
紫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6-126.
被引量:5
9
丁凡,余金龙,余韩开宗,刘丽芳.
甘薯平衡施肥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4):6227-6228.
被引量:4
10
王道中,刘小平,钟昆林,周福红,游建秋.
氮磷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283-928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4
1
郑爱军,董家行,金庆春,王子花.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天津农林科技,2008(2):27-28.
被引量:5
2
杨景忠.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85-85.
被引量:4
3
郭丽萍.
日本黑薯高产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01(6):31-31.
被引量:5
4
李若西.
黑薯珍品——日本紫薯王[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8):22-2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马文玲,张蕊.
紫薯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27-128.
被引量:7
2
任茹涛.
紫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3(6):126-1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余道君.
中高海拔地区烟—薯模式下紫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6):50-50.
2
龚尤惠,钟莲富,周其宣.
紫薯营养价值及栽插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7):49-50.
被引量:2
3
王金华,孙文鹏,胡志凤,孟滕.
紫薯寒地栽培技术及应用[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52-154.
4
陈伟莉,刘冬影,吴琼.
紫色甘薯在黑河地区的种植技术[J]
.黑河学院学报,2015,6(3):113-116.
被引量:1
5
鲍莉萍.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0):26-27.
6
王建国,姜雪飞.
紫甘蓝—紫薯—蚕豆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1):80-80.
被引量:1
7
庞全远.
紫薯紫淮山水肥一体化浅槽定向栽培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7,37(3):24-25.
8
龙德祥,任晓菊,徐海军,张增川,莫丹,张秀英.
紫甘薯品种主要性状比较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8(3):42-43.
被引量:2
9
彭晓凤.
简析紫薯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机,2019,50(19):82-82.
被引量:4
10
王雨苗,郭浪阔.
紫薯栽培技术探讨[J]
.南方农机,2020,51(14):73-74.
被引量:1
1
王莹.
不同种植密度及收获时期对制种玉米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垦科技,2014,37(6):45-46.
2
高晶.
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村科技,2009(5):47-47.
被引量:3
3
李可夫.
晋杂高粱种子收获期试验[J]
.甘肃农村科技,1999(5):32-33.
4
张晋生,董俊伦,郭建军,毛中民.
玉米适时收获增产显著[J]
.河南农业科学,1992,21(8):20-21.
5
张四华.
2009年蒙城县玉米收获期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62-62.
被引量:4
6
郑威.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5):52-54.
被引量:30
7
刘洪明,王军伟,宋朝玉,张继余,盖红梅.
鲜食糯玉米适宜收获期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10):94-95.
被引量:10
8
马继凤.
收获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0(11):32-33.
被引量:4
9
刘洪明,马秀珍,宋朝玉.
鲜食花生适宜收获期与速冻加工工艺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2009,41(9):84-86.
被引量:14
10
王斌.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杂交种成单19制种效果的影响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2006(1):17-19.
耕作与栽培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