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上海综合经济》
1999年第9期45-46,共2页
Shanghai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8
-
1王德文,蔡昉,张学辉.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人口研究,2004,28(5):2-11. 被引量:454
-
2王维国,徐勇,李秋影.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定量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4,10(6):1-8. 被引量:29
-
3仲伟光.我国居民储蓄的实证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96-99. 被引量:3
-
4王永慧,张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住宅需求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5,26(3):6-8. 被引量:11
-
5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29(6):21-27. 被引量:189
-
6杨成钢.失业属性转变论———由人口转变轨迹做出的判断[J].经济学家,2007(3):87-92. 被引量:3
-
7蔡晳,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34(10):62-68. 被引量:503
-
8何金海.略论当前居民储蓄存款额居高不下的原因[J].经济体制改革,2001(5):157-159. 被引量:3
-
1乔希蕾.浅析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11):100-101. 被引量:4
-
2杨家志.居民个人储蓄与当前的经济回升[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1(2):91-96.
-
3晓明辑.个人储蓄新规定[J].正气,2000(9).
-
4张春.论个人储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河南经济,1993(6):17-18.
-
5谢平.中国个人储蓄行为分析(上)[J].金融研究,1993(8):23-27. 被引量:13
-
6谢平.中国个人储蓄行为分析(下)[J].金融研究,1993(9):17-24. 被引量:7
-
7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J].上海金融,1986(3):44-48.
-
8政策撷要[J].今日浙江,1998,0(Z1):15-43.
-
9胡津艺.个人储蓄和投资方式的建议[J].上海投资,1989(2):20-21.
-
10俞贤同.谈信托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金融,1999,0(3):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