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17,23,共3页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8
-
1吴伟,陈功玉.高技术产业化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6):42-44. 被引量:5
-
2刘燕.创办大学科技园是促进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J].中国科技论坛,1999(5):18-19. 被引量:9
-
3周龙庚.试论当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安排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0(2):55-57. 被引量:1
-
4汤宝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科技论坛,2000(3):50-51. 被引量:2
-
5刘燕,曾艳.高校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0(4):49-50. 被引量:1
-
6彭纪生,吴林海.21世纪初中国科技工业园发展战略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7):41-42. 被引量:7
-
7辜胜阻.风险投资孵化高科技产业的制度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5-7. 被引量:12
-
8范德清,施祖麟,罗建北,安红平,罗茁.中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8):4-7.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3
-
1赵西萍,郑玮,李徽.国家大学科技园入园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9):34-38. 被引量:3
-
2赵风泽,罗永善,沈刚哲.锗的分析概况[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8,5(3):1-23. 被引量:8
-
3王洪立,赵锦桥,马善泉,鲍伟,李恩忠,孟继梅.产学研视角下的大学科技园创新服务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9):24-28. 被引量:7
-
1尹伊.未来经济就是知识经济[J].上海企业,1998,0(8):25-26.
-
2于佳宾,王宇航,李虹.智力资源开发与提高区域竞争力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59-161.
-
3金荣萍.图书馆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是其读者和工作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09-109. 被引量:1
-
4韩振峰.我国西部地区综合开发战略简论[J].理论导刊,1997(1):19-21.
-
5张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实现营口经济崛起——营口市委、市政府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实现营口崛起的新成就[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5):69-69.
-
6张慧芳,王晔.关于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资本经营的思考[J].理论导刊,2000(8):37-39. 被引量:2
-
7熊晓云.加入WTO对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2,22(6):10-13. 被引量:1
-
8曹虹剑,邓国琳.湖南“两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4):106-111. 被引量:3
-
9史兆光,赵建申.跨跃式发展──西部开发新思维[J].大连大学学报,2001,22(1):8-10.
-
10何玲玲.西部大开发广西怎么干之 广西应实施哪些科技和人才政策 发挥高校智力资源的作用[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1(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