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知识转移载体论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按照知识状态的不同,可以把知识分为接受状态的知识、记录状态的知识和传递状态的知识。传递状态的知识就是在流动转移过程中的知识,其载体就是知识转移载体,它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效率。有声语言、纸型文献和网络文献作为不同阶段知识转移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序列性和兼容性是知识转移载体发展的基本特征。
作者 贺巷超
出处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Library Theory and Practice
基金 洛阳师范学院省部级以上培育基金项目(编号:2008-PYJJ-008)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02400430054)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刘渊,刘晓清.信息载体对阅读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1):85-87. 被引量:23
  • 2贺巷超.文献价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87-88.
  • 3马恒通.主观知识客观化论纲[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30(5):22-26. 被引量:15
  • 4方卿,钱建国.论信息载体演进的替代与兼容[J].图书情报工作,2002,46(7):7-12. 被引量:30
  • 5[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6[苏联]AN米哈依诺夫.科学交流与情报学[M].徐新民等译.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65.
  • 7[美]亨利·路易斯·摩尔根.古代社会(上册)[M].杨东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0.
  • 8[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M].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52.
  • 9杨谷.网络文化概念辨析[N].光明日报,2007-11-25,(4).
  • 10DCCI预计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逾7亿[EB/OL].(2010-07-22)[2010-07-26].http://tech.sina.corn.cn/i/2010-07-22/10424458676.shtml.

二级参考文献8

  • 1陈新汉.论知识的客观化和客观知识的主观化[J].人文杂志,1989(4):18-21. 被引量:12
  • 2(英)K.J.麦克格雷.信息环境的演变[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11..
  • 3(苏)A.И.米哈依诺夫 徐新民等(译).科学交流与情报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59,65.
  • 4(美)罗杰.菲德勒 明安香(译).媒体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
  • 5(英)K.J.麦克格君 丰成君等(译).信息环境的演变[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11..
  • 6[英]卡尔·波普尔著 舒炜光译.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 7倪波.理论图书馆学:问题域和切入点——再论理论图书馆学[A].见:周文骏等编.图书馆学研究论文集[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 8方卿.论网络载体主流地位的确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1):56-5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69

同被引文献96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