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语》新解二则——“因不失其亲”、“有耻且格”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因不失其亲"历来说解丛出,莫衷一是,对此提出了新解:"因"当释为"仁"。"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应当释为"怀有仁爱之心不失去自己的亲人,也就值得推崇了。"就历代对"有耻且格"的"格"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格"应为"正义感"之意。"有耻且格"顺理当疏解为"即有羞耻心又有正义感"。
作者
赵映环
机构地区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0-53,共4页
Journal of Xiamen Edu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论语
因不失其亲
仁
有耻且格
正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78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141.
2
.论语注疏[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
3
皇侃.论语义疏[EB/OL].[2009-11-12].http://http: //bbs. gxsd. com. cn/viewthread, php?tid = 127252.
4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54..
5
朱熹.论语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程树德.论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77.
8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
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5..
10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A]..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C].北京:三联书店,1999..
共引文献
278
1
王能昌,李建生,张来芳.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20(4):103-106.
被引量:2
2
俞志慧.
释“行有格”、“有耻且格”的“格”[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0(4):55-57.
被引量:1
3
李承贵.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德智关系论[J]
.齐鲁学刊,2001(2):5-13.
被引量:1
4
杜豫.
品质行为的总抽象──释《论语》中的“德”[J]
.齐鲁学刊,2001(2):20-24.
被引量:1
5
彭永捷.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J]
.文史哲,2001(2):36-42.
被引量:25
6
徐在国.
上博简《性情论》补释一则[J]
.史学集刊,2003(1):86-87.
被引量:2
7
孙良明.
从“语法”“句法”术语的使用谈宋金人语法观的树立——兼述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一个重大发展[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77-80.
8
龚留柱.
汉代对《左传》的发覆与研究[J]
.史学月刊,2003(1):73-80.
被引量:1
9
高云龙.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未脱“不”字考——兼论《论语》中“患得之”的义训[J]
.社会科学辑刊,2005(3):200-201.
10
张耀南.
论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及其价值[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15-2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0
1
唐泽宇.
“因不失其亲”意义探讨[J]
.汉字文化,2021(5):81-84.
被引量:1
2
孙丽.
“有耻且格”之“格”字训释探讨[J]
.文教资料,2007(32):27-29.
被引量:1
3
刘笑敢.
从注释到创构:两种定向两个标准——以朱熹《论语集注》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2):90-102.
被引量:16
4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5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
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
8
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9
何晏.邢呙论语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
辞源[K].上海:商务印书馆,1998.
引证文献
3
1
肖瑶.
《论语新解》中“有耻且格”释义[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95-96.
2
张涵蕾.
《论语·为政》中“有耻且格”之“格”字新解[J]
.宿州学院学报,2016,31(5):47-48.
3
徐子珺.
朱子论《论语·学而》“信近于义”章[J]
.闽台文化研究,2023(3):59-67.
1
王海燕.
母子藤[J]
.雨花,2005,0(12):4-8.
2
赵兴中.
小镇书(组诗)[J]
.红岩,2006,0(6):146-147.
3
余娟.
关于爱情[J]
.晚报文萃,2012(2):20-20.
4
查一路.
无耻的文化符号[J]
.现代青年,2007,0(2):20-20.
5
智言.
关于爱情[J]
.人民文摘,2011(10):37-37.
6
潘同珑,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荒唐人的梦[J]
.苏联文学,1981(1):123-131.
7
丁东.
超越羞耻心文化[J]
.博览群书,1995,0(7):28-29.
8
莫小米.
文盲的羞耻心[J]
.晚报文萃,2009,0(13):33-33.
9
侯马.
侯马作品[J]
.诗选刊,2009,0(10):50-50.
10
史宇.
如今,“羞耻感”哪儿去了[J]
.中外文摘,2011(21):18-19.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