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劳动保障部门在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近年来,该计划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由于该计划起步比较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作者
秦建国
机构地区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南京市青年就业见习培训计划政策评价及其完善研究>(编号:C-b/2008/01/009)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见习计划
建议
分类号
G473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秦建国.
大学生就业政策支持体系问题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7(11):45-49.
被引量:5
2
洪守义.
德国“双元制”与上海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J]
.青年探索,2008(5):27-32.
被引量:8
3
张丽宾.
为青年就业创造制度环境——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研究[J]
.中国劳动,2005(10):15-17.
被引量:3
4
马晓慧.
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1-25.
被引量:7
5
林燕.
德国青年就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5(4):11-15.
被引量:11
6
陆素菊.
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9):48-51.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沈杰.
德国的青年职业培训体制[J]
.青年探索,1996(5):41-43.
被引量:1
2
瓦尔特·R·海因茨,凤兮.
德国青年的过渡与就业[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18(2):37-46.
被引量:8
3
罗仲尤,戴树根.
论大学生就业机制缺陷及解决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05(4):70-72.
被引量:21
4
陈明昆.
德国“双元制”多元分析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82-85.
被引量:20
5
朱乃新.
德国经济基本面评析:制度与运行[J]
.德国研究,2006,21(1):10-14.
被引量:7
6
郑功成.
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
.中国劳动,2006(4):17-19.
被引量:97
7
我国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J]
.中国人才,2006(7):4-4.
被引量:4
8
陆素菊.
日本大学生体验式就业的实践及其意义[J]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9):48-51.
被引量:32
9
林燕.
德国青年就业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15(4):11-15.
被引量:11
10
杨伟国.
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及其借鉴[J]
.中国高教研究,2007(1):81-83.
被引量:90
共引文献
58
1
刘鹤龄.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
.传承,2012(10):74-75.
被引量:1
2
李萍.
日本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及启示[J]
.科技与管理,2007,9(4):108-110.
被引量:3
3
马晓慧.
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21-25.
被引量:7
4
张义秋,李升兴.
高校职业指导的体验式特征及其模式选择[J]
.教育与职业,2008(14):152-153.
被引量:6
5
王蔚.
倾听企业心声提高求职成功率——基于校园招聘会的用人单位问卷调查[J]
.现代商业,2008(29):278-280.
被引量:1
6
洪守义.
德国“双元制”与上海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J]
.青年探索,2008(5):27-32.
被引量:8
7
李战军,吕瑞林.
日本高专院校的就业体验[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4):50-51.
被引量:4
8
乔国红.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 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J]
.科技经济市场,2009(1):65-67.
被引量:14
9
钱再见,高晓霞.
日本大学生就业政策环境的优化及其启示[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3):85-90.
被引量:6
10
刘奉越.
日本高职教育“就业体验”的特点及启示[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5):76-8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秦建国.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运行状况调查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6):74-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从容,慕宝霞.
陕西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研究——临界就业分析视角[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5):57-65.
被引量:1
1
武增锋.
20世纪30年代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教育反动[J]
.南京社会科学,2003(10):86-91.
被引量:12
2
孙艳.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践经验[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19-19.
被引量:1
3
加强技工学校管理 用学生充当劳务被叫停[J]
.职业教育研究,2005(9):78-78.
4
张飞.
现象背后之隐喻——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的“现代启示录”[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1):266-267.
5
时政聚焦[J]
.广西教育,2003,0(Z1):17-18.
6
刘丹,王思海.
专家建议修改义务教育法助民工子女就学[J]
.教育情报参考,2004(4):20-20.
7
胡芊.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行为心理成因初探[J]
.青年与社会(下),2014(1):72-72.
8
杨继莲.
大学生失业的社会影响及对策分析[J]
.湖北社会科学,2008(6):155-158.
被引量:8
9
陈鹏程.
杭州市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J]
.中国就业,2009(6):63-63.
10
巴中市水电学校[J]
.四川劳动保障,2010(4):48-48.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