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8期11-12,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同被引文献11
-
1蒋广根.“人造美女”热的冷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25(7):10-11. 被引量:6
-
2张金钟.医学模式转变在实践上为何滞后[J].医学与哲学,1996,17(7):337-340. 被引量:32
-
3书写编写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
-
4邱仁宗著.生命伦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
5杜治政.再论医学模式转变的紧迫性[J].中华医学杂志,2000,80(3):167-169. 被引量:10
-
6吴文新.基因科技与身心二元论的消解——对人性技术化的沉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0):24-28. 被引量:9
-
7何迎春,吴新颖.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与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41-43. 被引量:2
-
8武菊芳,李喜英,刘桂玲.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对伦理观的影响[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4):44-45. 被引量:1
-
9周绍辉,陈启明.现代医学模式 疾病谱 人类活动时空——人类的活动时空与疾病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2003,24(11):24-26. 被引量:11
-
10郑慧子.我们在何种意义上遵循自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3):9-13. 被引量:6
-
1徐洁.一氧化氮及其在心血管系统的作用[J].民航医学,2001,11(2):31-34.
-
2刘元生,孙慧宽,邱能庸.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8,30(5):305-308.
-
3翁心华,卢洪洲.链球菌感染的发病机理与临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173-174. 被引量:4
-
4肖英俊.儿科血流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1):104-105. 被引量:2
-
5钱锋,潘卫庆.疟原虫的转染及分子功能研究[J].自然杂志,2001,23(1):24-28.
-
6H.E.Blum,F.v.Weizscker,E.Walter,郝连杰.基因技术的基础理论[J].德国医学,1994,11(1):31-32.
-
7丁山,庄明华.癫癎模型的研究进展[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17(2):121-123.
-
8钟世镇.临床解剖学是外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1,24(1):1-2. 被引量:1
-
9戴寿芝.免疫激活是非洲AIDS发病机理中的主要因素[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5,17(3):210-210.
-
10常德成.感染性疾病与DIC[J].传染病网络动态,2002(1):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