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宋诗学阐释与唐诗艺术精神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宋诗学阐释的特殊思想魅力,体现在关乎唐诗艺术精神之提炼的精粹阐释之中:宋人"集大成"说,包含着文明史自然集成与唐人自觉集成的双重内蕴,在树立孔子为原型来阐释杜诗、韩文之"集大成"的过程中,凸显了儒学文化复兴意识,其中与新儒学"心源澄静"之讲求所发生的思想史同构,导致了"集大成"说与盛衰兴叹相伴随的诗学阐释现象。宋诗学兼取盛唐集成与晋宋雅意的思想,有助于世人认识到诗国"盛唐气象"包含盛世情怀与国难体验之矛盾主题的历史建构。宋人将清淡诗美格调、心源澄静境界与温柔敦厚诗教关联起来,相应地也将陶王韦柳的清美诗境与姚贾"苦吟诗派"、晚唐精致诗艺整合起来,构建起足以同"李杜豪放之格"相对的晚唐"精意相高"诗艺学境界。宋诗学关于"晚唐"诗美范式的阐释,展开为穿透"宋初三体"而以"精意相高"为核心内涵的诗艺学自觉,并且在承传"三百篇遗味"的诗学自觉意义上,以进境于"大雅平淡"为诗学理想。以苏轼为代表的宋诗学"诗中有画"说,作为自六朝山水形似讲求以来的诗学思想总结,生成于唐代王昌龄"诗有三境"与司空图"目击可图"之说的历史积淀。"诗中有画"的诗学意义,不仅在于实境感发之艺术自觉的理论阐释,而且在于唐诗"视境"想象艺术之意象美感特质的凸显。
作者 韩经太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69,共16页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6

  • 1张晶.构建当代中国文艺学(专题讨论之一):中介的寻求与打通:古代文论进入当代文艺学之途径[J].学术月刊,2006,38(6):100-103. 被引量:6
  • 2詹锳.《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 3.《论语·阳货》[M].,..
  • 4.《论语·卫灵公》[M].,..
  • 5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95页.
  • 6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64页.
  • 7欧阳修.《六一诗话》[M].,..
  • 8.《世说新语·言语》[M].,..
  • 9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版..
  • 10朱自清.《诗言志辨》[A]..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共引文献34

同被引文献29

  • 1程千帆,莫砺锋.杜诗集大成说[J].文学评论,1986(6):99-106. 被引量:11
  • 2祁志祥.平淡——中国古代诗苑中的一种风格美[J].文艺研究,1986(3):102-106. 被引量:3
  • 3韩经太.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J].中国社会科学,1991(3):173-192. 被引量:20
  • 4王启鹏.味外之味:苏轼的艺术审美追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7):6-11. 被引量:1
  • 5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M]//宛陵先生集(《四部丛刊初编》缩印本)卷四十六.
  • 6张惠民.苏轼的文艺辩证思想[C]//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609.
  • 7苏轼.追和陶渊明诗引[M]//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2515,2124,.
  • 8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二,《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 9赵尊岳.珍重阁词话[D]//张璋等.历代词话续编(下),大象出版社,2005:770.
  • 10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M]//黄庭坚诗集注.任渊等,注.刘尚荣,校点.北京:中华书局,2003:604.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