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粉煤灰》
1999年第4期30-31,共2页
Coal Ash China
同被引文献23
-
1刘中辉,施养杭,张璐.智能混凝土[J].福建建筑,2005(2):76-78. 被引量:11
-
2柴振岭,王全凤,施养杭.混凝土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工业建筑,2005,35(z1):641-644. 被引量:8
-
3谢成新,郑建岚.高性能混凝土的抗裂性能研究评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z1):297-300. 被引量:14
-
4黄志辉,施养杭.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前景[J].基建优化,2005,26(2):94-97. 被引量:6
-
5巴恒静,张武满,邓宏卫.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抗氯离子渗透性及其研究现状[J].混凝土,2005(9):18-19. 被引量:13
-
6张璐,施养杭.碳纤维混凝土压敏、温敏性能的研究与应用[J].工业建筑,2005,35(7):74-76. 被引量:10
-
7姚武.高性能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控制及优化设计[J].工业建筑,2005,35(11):74-77. 被引量:15
-
8王斐峰,邓学钧,秦鸿根.C50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05,35(6):69-71. 被引量:7
-
9李浩,施养杭.粉煤灰砼及其在砼工程中的应用[J].基建优化,2006,27(1):100-103. 被引量:7
-
10唐建华,蔡基伟,周明凯.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国外建材科技,2006,27(3):11-15.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尚宏伟,张立.在桥梁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探讨[J].河南建材,2010(2):71-73. 被引量:1
-
2李铁军,孟云芳.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7(4):24-27. 被引量:4
-
3高柯,孟云芳.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建材科技,2010,19(3):30-32. 被引量:13
-
4程云虹,苟振志,王元.施工方式对高性能混凝土抗渗性影响试验研究[J].公路,2011,56(2):115-117. 被引量:2
-
5贾东远.原材料对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88-90. 被引量:5
-
6季孝敬,严云,胡志华.大流动度混凝土用细集料级配优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34(10):29-34. 被引量:4
-
7邓力群.试论地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J].赤子,2013(11):279-279.
-
8陈晓晶.桥用高性能混凝土长期耐久性试验研究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10):91-92.
-
9闫旭,吕利华.养护方式对HPC试块抗压强度影响分析[J].森林工程,2016,32(2):78-81. 被引量:3
-
10黄庆康,孙巍巍,董浩林,付金鑫,冯志豪.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性能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5):49-52. 被引量:3
-
1第七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J].工业建筑,2010,40(5):38-38.
-
2冷发光,韩跃伟.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以及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J].工业建筑,2000,30(11):75-78. 被引量:40
-
3冷发光.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应用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J].中南水力发电,2000(4):59-63.
-
4吴佩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J].国际学术动态,2001(4):55-55.
-
5“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研讨会”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J].中国包装科技博览:混凝土技术,2011(2):56-56.
-
6陈肇元.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及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1997,30(5):3-11. 被引量:97
-
7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术交流会召开[J].混凝土世界,2014(12):101-102.
-
8朱敏.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7(2):89-90.
-
9“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专题学术讨论会”将召开[J].施工技术,2005,34(6):50-50.
-
10罗素蓉,郑建岚,郑翥鹏.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温湿度场应力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3):42-4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