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谈公开权对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启示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美国,公开权是用于对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保护。随着近几十年来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也逐渐开始出现关乎具体人格权被商业性侵犯的现象。而且,我国现行人格权理论只注重对权利中精神利益的静态保护,从而忽视了这个以商业为主导的社会中种种以利用人格权为获利手段所引发的种种争端,无法起到规制市场秩序的作用。所以,对美国公开权的研究是我国人格权立法完善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作者
蒋继菲
王胜利
机构地区
陕西科技大学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18-120,共3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公开权
人格权
立法
分类号
D923.8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1
王利明.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2
[澳]胡·贝弗利-史密斯.人格权的商业利用[M]李志刚;缪因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李丽峰,李岩.人格权.从传统走向现代-理沦与实务双重视角[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4
程和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5-108.
5
李芳.
公开权与商事人格权的比较分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7):131-132.
被引量:1
6
钟鸣.《论人格权及其经济利益》,《民法典·人格权法重大疑难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第190页.
7
刘丽娜.《论公开权》,http.//www.civillaw.conl.cn/Article/default.asp?id=34823,访问时间.2010年4月3日.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薛军.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J]
.法商研究,2004,21(4):63-75.
被引量:88
2
李明德.
美国形象权法研究[J]
.环球法律评论,2003,25(4):474-491.
被引量:66
共引文献
3
1
孙丽华,黄丽娟.
社会转型时期女性劳动者人格尊严问题研究[J]
.学术界,2009(2):229-233.
被引量:1
2
刘英泽,张晓晓.
案例教学法与法学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施路径与模式选择[J]
.学理论,2011(13):238-239.
被引量:3
3
王叶刚.
人格权中经济价值“可让与性”之反思——以人格尊严的保护为视角[J]
.广东社会科学,2014(2):236-244.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48
1
彭诚信.
论个人信息的双重法律属性[J]
.清华法学,2021,15(6):78-97.
被引量:145
2
高富平.
个人信息处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范对象[J]
.法商研究,2021(2):73-86.
被引量:78
3
李林启.
自然人肖像权商业利用的法律保护[J]
.经济导刊,2012(2):66-67.
被引量:2
4
姚辉.
论一般人格权[J]
.法学家,1995(5):8-16.
被引量:14
5
唐昭红.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确立——对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再次诘难[J]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2):67-72.
被引量:22
6
杨立新,杨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释评[J]
.法学家,2001(5):50-59.
被引量:34
7
杨立新,林旭霞.
论人格标识商品化权及其民法保护[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4-80.
被引量:81
8
蓝蓝.
人格与财产二元权利体系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人格商品化”为视角展开[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3):48-55.
被引量:38
9
董宁.
新形势下的非法集资特点及对策[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2(5):40-42.
被引量:5
10
刘立霞.
从许霆案和刘涌案看人格与人身危险性[J]
.河北法学,2009,27(2):38-4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5
1
陈皓.
利用[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12):27-27.
2
翁小华.
人格标志商业化利用的法律问题研究[J]
.当代青年(下半月),2015,0(3):211-211.
3
杨立新.
人格权立法中国经验的解读与定型[J]
.东方法学,2018(5):4-13.
被引量:7
4
宋庆阁.
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法律问题探微[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6X):92-93.
5
向秦,高富平.
论个人信息权益的财产属性[J]
.南京社会科学,2022(2):92-101.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侯世坤.
大数据时代APP个人信息共享中的困境检视与完善路径[J]
.理论观察,2023(1):102-106.
2
邹永红.
我国民法人格权的立法及保护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1):7-8.
3
李涛.
论声音权在人格权编中的确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3):92-96.
被引量:6
4
郭少飞.
新型人格财产权确立及制度构造[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5):39-53.
被引量:8
5
罗厚根.
英烈保护法律适用问题[J]
.法制博览,2019(5):194-194.
6
孟勤国.
论中国民法典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
.东方法学,2020(4):159-169.
被引量:19
7
刘田原.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政治内涵[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100-106.
被引量:1
8
朱晓峰,夏爽.
论个人信息侵权中的损害[J]
.财经法学,2022(4):51-66.
被引量:30
9
陈毅坚,曾宪哲.
网络爬虫刑法规制研究[J]
.广东社会科学,2022(5):240-253.
被引量:5
10
康铭,李勃.
《民法典》视野下人脸识别信息的二元保护探究[J]
.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22,38(4):111-124.
1
潘劲松.
论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2):62-63.
2
张民安.
一般人格权理论在法国民法中的地位[J]
.法治研究,2016(1):113-130.
被引量:6
3
孙娟.
论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之限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22):39-40.
4
成涛.
我国人格权立法的历史进程[J]
.商务与法律,2005(6):4-12.
5
张红.
19世纪德国人格权理论之辩[J]
.环球法律评论,2010,32(1):22-33.
被引量:17
6
刘易,骆正言.
论肖像权的阻却要件——兼与日本人格权理论比较[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49-53.
被引量:1
7
秦琳.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完善与思考[J]
.思想战线,2010,36(S1):93-95.
被引量:1
8
张路.
人格权基础理论初探[J]
.法制与经济,2016,25(4):70-72.
9
张鹏.
日本商品化权的历史演变与理论探析[J]
.知识产权,2016,26(5):104-115.
被引量:24
10
冉克平.
一般人格权理论的反思与我国人格权立法[J]
.法学,2009(8):133-144.
被引量:32
前沿
2010年 第2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