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我国本科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性质和专业定位等进行分析,为医体结合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目前医体结合专业开办历史较短,专业特色需要进一步挖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服务方向与专业性质不完全一致,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医学院校与体育院校应联合办学,优势互补,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作者
王晓曦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
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0,共3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体育课程
医体结合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56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参考文献
5
1
苏全生,解勇,何春江,梁岷,步斌,罗安民.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5):44-46.
被引量:13
2
姚鸿恩,李宗珊,周军,荣湘江,尤桂杰.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现状思考[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1-5.
被引量:31
3
郭宇亮,汪伟.
医学院校办社会体育专业的几点思考[J]
.贵州体育科技,2006(1):68-69.
被引量:3
4
韦军湘,徐锡杰,韦金亮.
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望与探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S1):323-324.
被引量:5
5
雷桂成.
体育院校运动康复方向本科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1):103-105.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张建华,周之华.
从当代美、日两国体育院系发展看我国体育专业教育改革[J]
.体育学刊,1999,6(3):57-63.
被引量:12
2
任海,李元伟,王凯珍,丁鹏,许琦.
国内外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结构合理性的探讨之二[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2):8-20.
被引量:39
3
任海,李元伟,王凯珍,丁鹏,许琦.
高等体育院校“学科”、“专业”和课程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课程合理性的探讨之一[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2-8.
被引量:33
4
卓大宏,励建安,李建军.
关于建立中国现代化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的进展、问题与反思[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4-405.
被引量:16
5
卓大宏.
关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06-410.
被引量:89
6
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3-415.
被引量:22
7
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设置标准[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6):416-417.
被引量:17
8
高爱国,王东光,林永超.
21世纪初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趋势[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20-22.
被引量:50
9
夏翠云.
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2):55-56.
被引量:7
10
曲绵域.
中国运动创伤学发展历程[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22-2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72
1
汤春雪,李红霞,石丽君.
体卫融合靶向攻关:演进逻辑、实践探索与方向前瞻[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6):123-134.
被引量:5
2
王岚.
如何发挥体育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作用[J]
.拳击与格斗,2018,0(2X):118-118.
3
王楷.
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34-134.
被引量:1
4
姚鸿恩,阎守扶,周军.
办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1-6.
被引量:22
5
韩立民,辛赣海,漆艳春,黄爱民.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5):666-667.
被引量:7
6
张新辉,朱梅新.
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对运动人体本科教育的影响[J]
.体育世界,2009(2):84-86.
7
王国基,向京,杨赳赳.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6):100-103.
被引量:8
8
宋刚,包呼格吉乐图,贺洪.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实习现状及思考[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3):43-45.
被引量:1
9
阎守扶,张蕴琨.
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献回顾[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66-272.
被引量:10
10
刘春雨,朱波涌,韩小燕.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的现状及本校面临的挑战[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3):122-125.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56
1
石名菲,李英华,刘莹钰,李莉,聂雪琼,张刚,王兰兰,吴敬,李长宁.
2012-2017年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2019,35(11):963-966.
被引量:53
2
韩磊磊,王艳艳,贺立娥,刘兵,龙建新.
英国运动转介计划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体医融合的启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2):137-144.
被引量:20
3
方汪凡,王家宏.
健康关口前移:体育健康扶贫的联动逻辑及推进机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0,37(1):37-43.
被引量:12
4
苏全生,解勇,何春江,梁岷,步斌,罗安民.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5):44-46.
被引量:13
5
史曙生,马小燕.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私人教练职场竞争的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24-126.
被引量:13
6
黄彩华.
论“医体结合”公共健康服务模式[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25-27.
被引量:32
7
李成银,周培启.
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J]
.体育科学,1991,12(3):14-16.
被引量:26
8
李力研.
新的医学革命与新的体育发展[J]
.体育科学,1987,8(1):82-85.
被引量:11
9
李力研.
2000年及其以后的中国健康与体育——关于健身体育的预防医学阐释[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5(3):14-21.
被引量:15
10
韦军湘,韦金亮,徐锡杰,黄华生.
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研究[J]
.体育科技,2008,29(2):19-2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6
1
刘生明.
医体结合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健康保障研究[J]
.体育视野,2023(15):23-25.
被引量:1
2
杨丽娟,樊玲,郝成春,郭丽红.
论中心抽水站改建的必要性和效益[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0,28(1):107-108.
3
邓建伟,林腾,孙从永,刘军,陈丹.
“医体结合”在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的应用[J]
.体育科研,2013,34(5):91-94.
被引量:7
4
赵振浩.
有关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82-183.
被引量:3
5
赵振浩.
有关“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1):147-149.
被引量:10
6
张瑶,黎健民.
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建设的探讨[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7):167-167.
被引量:1
7
李璟圆.
体育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16(5):23-26.
被引量:1
8
陈玲.
探析“医体结合”模式培养保健康复人才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3):149-150.
被引量:5
9
梁美富,郭文霞.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体医结合的发展路径探讨——基于PEST分析[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8,32(3):52-56.
被引量:13
10
蒋磊,李宁,夏美燕,程新保,杜世全.
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院校“体+医”教学模式探讨[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30-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王欢,马壮.
体医结合型人才筑底运动康复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6):25-26.
被引量:1
2
赵友林.
健康中国下“体医结合”型人才的素养构建研究[J]
.运动精品,2021,40(6):64-65.
3
周利,江楷文.
体医结合背景下医学生体育素养培育研究[J]
.体育风尚,2023(5):74-76.
被引量:1
4
曹怡然,韩重阳.
医学院体育教师践行“体医融合”理念时困境与需求的质性研究[J]
.体育视野,2022(13):143-145.
5
高慧,涂斯婧,陆如平,蒋琳娜,乔惠君,瞿林,李宁宁,罗超,陈剑华.
体卫融合视域下易筋经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作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8):3167-3173.
被引量:6
6
王佳慧,王定宣.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内江科技,2024,45(1):96-98.
被引量:1
7
张晨晨.
基于需求的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50):220-221.
8
侯艳丽.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结合”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111-114.
被引量:1
9
李映红,温晓利,林映遂.
"体医融合"背景下医药类院校运动康复本科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4):175-178.
10
陈静堂,张华成,程葆春.
下力抓好乌裕尔河流域国家重点水保工程[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0,28(1):109-110.
被引量:1
1
卞友江,邵文祥.
提高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2009(10):27-27.
2
杨君.
医体结合导向下医学院校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重要意义[J]
.田径,2016,0(4):62-63.
3
葛雪珍,肖斌.
“医体结合”模式下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72):12-12.
4
赵振浩.
有关医体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4,4(6):182-183.
被引量:3
5
葛雪珍,肖斌.
“医体结合”模式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考试周刊,2015,0(45):20-20.
被引量:5
6
黄跃.
高职教育背景下的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以职业为导向医体结合[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217-218.
被引量:3
7
朱铁峰,赵微微.
“医体结合”将运动处方运用到中医药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28(8):4-5.
8
盛治进,常春,陈凯华,王道明,余千春.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课“医体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0(3):121-124.
被引量:19
9
崔杰,朱艳艳,张本俊,徐从体.
“医体结合”模式下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J]
.蚌埠学院学报,2015,4(3):160-163.
被引量:15
10
杨毅.
CUBA优秀篮球运动员进军CBA联赛相关问题的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4(7):96-98.
体育文化导刊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