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非犯罪化的条件考察刑罚权的存在根据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刑法将一个行为规定为犯罪是刑罚权的积极面,刑法将曾经属于犯罪的行为不再规定为犯罪是刑罚权的消极面。由于非犯罪化的主体是国家,它是国家价值评判的结果,也是国家对犯罪的反应形式,因而其实质在于刑罚权的退出,而非犯罪化的条件则是刑罚权退出的事实根据。当行为已经不具有法益侵害性、行为已经为社会公众广泛认同、对行为已经有更好的规制方式时,国家可以实行非犯罪化。但是,非犯罪化不能无视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不能导致鼓励犯罪和制造新的犯罪,在尚不具备非犯罪化的条件时,刑罚权理应积极地存在。
作者 胡江
出处 《西部法学评论》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Western Law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10年青年项目<吸毒管制的正当性与吸毒者人权保障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10CFX021) 陕西省教育厅2009年专项课题<吸毒管制的价值选择与制度建构>(批准号:09jk24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陈忠林.“刑事法学博士文库”总序[A]//梅传强.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总序.
  • 2卢建平.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41.
  • 3[日]森本益之,濑川晃,上田宽,三宅孝之.戴波,江溯,丁婕译.刑事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2,1-2.
  • 4[英]边沁 时殷弘译.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 5贾学胜.非犯罪化的正当化根据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1):68-72. 被引量:2
  • 6[日]木村龟二 顾肖荣译.刑法学词典[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341.
  • 7[日]大蟓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日]西原春夫 顾肖荣.刑法的根基与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 2[日]大塚仁 冯军译.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6..
  • 3[日]大谷实 黎宏译.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6.
  • 4张明楷.法益初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72.
  • 5[英]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 6[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104.
  • 7[意]恩里科·菲利.犯罪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70,79,80.
  • 8[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M].曹海军,刘训练,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42-143.
  • 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84.
  • 10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and its Critics[M].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74.

共引文献19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