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潍坊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奥伯尔氧化沟工艺的原因和设计特色;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42-43,共2页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同被引文献27
-
1刘勋武.水解/氧化沟工艺处理麦草制浆中段废水[J].中国造纸,2004,23(8):44-46. 被引量:10
-
2池金萍,安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用技术新进展[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4):8-10. 被引量:35
-
3宋晓雅,李维,王洪臣,王颖,赵梦升.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系统工艺介绍及运行分析[J].给水排水,2004,30(12):1-5. 被引量:16
-
4方建章,李浩,雷恒毅,李明玉.混凝法强化城市污水处理的生产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04,30(12):6-9. 被引量:5
-
5杨思纯,卢功姿,吴兰.生物膜法氧化沟处理炼油污水中试研究[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5,19(4):10-15. 被引量:4
-
6国家环保局.1999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R].北京:国家环保局,2000.
-
7国家环保局.2006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R].北京:国家环保局,2007.
-
8刘俊新,王宝贞,J.W.vanGroenestijin,H.J.Doddema.采用氧化沟从城市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30(5):36-40. 被引量:11
-
9张宝杰,王宝贞,韩洪军,王刚.复合式生物处理系统效能与机理研究[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9,32(6):100-104. 被引量:12
-
10邓荣森,李伟民,王涛,潘江浚.从运行方式看氧化沟技术的发展[J].给水排水,2000,26(3):19-21.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41
-
1张铁军,程秋音,阜崴,邹宝,任天昊.传统中温厌氧消化与高级厌氧消化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J].给水排水,2023,49(S01):38-43.
-
2赵玉柱,吉恒,刘建伟,刘宾,夏晓华.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联合厌氧发酵技术及工程应用[J].环境工程,2011,29(S1):431-433. 被引量:3
-
3刘雯,丘锦荣,卫泽斌,汤仲恩,吴启堂.停留时间对植物-生物膜氧化沟净化污水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94-5795. 被引量:1
-
4刘雯,丘锦荣,卫泽斌,汤仲恩,吴启堂.生态型氧化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22(4):19-22. 被引量:1
-
5廖志民.兼氧型MBR工艺对污泥自消化效果的研究[J].环境工程,2010,28(3):118-120. 被引量:5
-
6张永.邯郸市西污水处理厂运行分析[J].城镇供水,2010(6):38-39. 被引量:1
-
7吴静,赵鹏娟,田磊,史琳,施汉昌,姜艳.高温污泥厌氧消化器的启动[J].环境科学,2011,32(2):520-523. 被引量:7
-
8董文艺,赵志军,李继.甲烷作为反硝化气体碳源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4):64-69. 被引量:9
-
9阮辰旼.污水处理厂污泥“三化”处理处置的关键问题[J].净水技术,2011,30(5):76-79. 被引量:24
-
10陶明涛,张华.城市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机成分的变化[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32(10):53-56. 被引量:10
-
1徐传海,黄海林.牛口峪奥伯尔氧化沟运行分析[J].石化技术,2000,7(4):229-231. 被引量:1
-
2徐辉,钟理.污水处理场奥伯尔氧化沟运行分析研究[J].广东化工,2010,37(12):107-108.
-
3汤小玲,梁新和,周扬秋.奥伯尔氧化沟的溶解氧控制[J].化工环保,2000,20(5):55-57. 被引量:1
-
4徐辉.奥伯尔氧化沟的运行分析[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2004(3):34-36.
-
5刘汝鹏,曲莹,于水利.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06,32(11):68-70. 被引量:10
-
6冯生华,胡大卫.昆明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0,16(4):39-41. 被引量:8
-
7刘汝鹏,于水利,王全勇.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06,24(5):19-20. 被引量:8
-
8汤小玲,梁新和,夏志祥.长岭炼油化工总厂第二污水处理场工艺特点[J].重庆环境科学,1999,21(5):43-44.
-
9梁新和,汤小玲,李宏清.奥伯尔氧化沟的溶解氧控制[J].炼油设计,1999,29(10):56-60. 被引量:4
-
10张玉祥.秦港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设计特色及综合效益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