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个玉米品种混种增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选用甘肃省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陇单3号和陇单5号为试验材料,两个品种1∶1田间混种和两个品种各自清种对比,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研究1∶1混种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单3号与陇单5号在混种条件下百粒重、穗粒数比清种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株高与穗位高无明显变化,混种产量高于清种产量。
作者
周玉乾
寇思荣
机构地区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玉米
混种
清种
产量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24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杨世民,廖尔华,袁继超,陶永清,李代玺.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4):322-324.
被引量:173
2
王聪玲,龚宇,王璞.
不同类型夏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2):39-43.
被引量:33
3
史振声,张喜华,李凤海,王志斌,王宏伟.
不同玉米品种间、混种植栽培的技术探讨[J]
.玉米科学,2006,14(4):111-113.
被引量:21
4
赵文跃,杨国航,景希强,陈忠,赵成,赵亮.
玉米间种栽培方式探讨[J]
.玉米科学,2008,16(3):96-9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孟庆平,姚玉臣,印祥民,贾立车.
玉米品种间当代杂交优势测试和利用的初探[J]
.玉米科学,2002,10(z1):14-15.
被引量:5
2
鲍巨松,薛吉全,杨成书,郝引川.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系数和群体受光态势与产量的关系[J]
.玉米科学,1993,1(3):50-54.
被引量:24
3
佟屏亚,程延年.
不同株型玉米叶面积消长动态的研究[J]
.北京农业科学,1994,12(6):1-4.
被引量:15
4
柳家友,董家璞,张运栋,闫书安.
玉米叶向值、叶片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初报[J]
.河南农业科学,1994,23(5):4-6.
被引量:17
5
薛吉全,鲍巨松,杨成书,马国胜,胡小平,王林栋.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J]
.西北农业学报,1995,4(1):29-34.
被引量:25
6
史振声.
多个玉米单交种等量混种与单种的产量比较和主要性状分析[J]
.种子,1989,8(1):35-38.
被引量:12
7
王庆成,牛玉贞,徐庆章,王忠孝,张军.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6,22(2):223-227.
被引量:63
8
史振声.关于玉米F0代杂种优势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辽宁农业科学,1985,(3):26-29.
9
史振声.关于玉米F0代杂种优势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续)[J].辽宁农业科学,1987,(4):31-33.
10
宋同明 等.雄花不育、单交种再杂交、花粉直感与高产优质高油玉米生产[A]..全国作物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16-221.
共引文献
224
1
赵阳佳,王晔,张震东,南张杰,谢皓,李润枝.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科学,2020,45(1):17-20.
被引量:14
2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吴国强,黄凌.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8,10(S1):107-110.
被引量:3
3
高亚男,曹庆军,韩海飞,崔金虎,王洪预.
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73-76.
被引量:31
4
徐艳荣,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刘兴二,刘武仁.
不同品种的边际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2):85-87.
被引量:8
5
袁烨,刘国华,陈立云.
作物混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81-385.
被引量:13
6
陈立军,唐启源.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研究,2008,22(S1):428-434.
被引量:13
7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胡青妞,曹玉华,黄璐,夏来坤.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0,39(12):20-21.
被引量:12
8
张明友,张新,王振华,张前进,王金召,马巧云.
郑单22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166-168.
被引量:22
9
常旭虹,赵广才,刘利华,杨玉双,张新德.
玉米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6):113-116.
被引量:16
10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李才库,周桂林,王厚胜.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6):167-17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0
1
袁烨,刘国华,陈立云.
作物混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2008,22(S1):381-385.
被引量:13
2
傅兆麟,楚之亭.
小麦品种混种栽培增产效应[J]
.耕作与栽培,1994,14(5):12-14.
被引量:13
3
申云霞.
大麦、小麦单作和混作的轮作方式对根腐病和茎腐病的控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1):20-22.
被引量:3
4
曹克强,曾士迈.
小麦混合品种对条锈叶锈及白粉病的群体抗病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1):21-25.
被引量:28
5
史振声.
多个玉米单交种等量混种与单种的产量比较和主要性状分析[J]
.种子,1989,8(1):35-38.
被引量:12
6
傅秀林,吴长明,金京花.
水稻不同抗瘟类型品种(系)混植组合体的选配研究──Ⅰ.选配程序和方法[J]
.吉林农业科学,1996,21(3):27-29.
被引量:7
7
黄妮妮,王彦丰.
大豆不同品种间种混种技术[J]
.吉林农业,2006(10):10-11.
被引量:3
8
李燕娥,解红娥,任平合,南殿杰.
不同小麦品种混播产量效应初报[J]
.山西农业科学,1997,25(1):28-29.
被引量:12
9
张新军,吕润海,梁卫理.
麦类作物不同品种混合群体的生产性能评述[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46-149.
被引量:6
10
唐永金.
混种密度比例对小麦品种竞争系数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534-536.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4
1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混种增产效果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33):21-24.
被引量:4
2
郭守兵,冯茹萍,张东升,刘清瑞.
玉米杂交品种混合种植增产效果分析[J]
.种业导刊,2017(4):14-16.
被引量:3
3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不同棱型、不同株高大麦品种混种的增产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4):95-98.
被引量:2
4
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杨向红,字尚永.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不同混种方式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20):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智民.
伟科702玉米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7(7):20-21.
2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字尚永.
播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保大麦16号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6):40-42.
被引量:2
3
赵加涛,刘猛道,杨向红,付正波.
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保大麦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9,0(11):294-296.
被引量:1
4
何梅洁,陈佳,杨金华,杜娟,普晓英,杨晓梦,李霞,杨加珍,曾亚文,杨涛,李玉萍.
饲料大麦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21,34(8):1583-1588.
被引量:2
5
梁乐,刘娟,李晓梅,廖继超,李焕秀,唐懿.
三种基因型樱桃番茄混种对果实品质和硒含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21,33(10):1870-1878.
被引量:4
6
赵加涛,刘猛道,付正波,杨向红,字尚永.
不同棱型大麦品种不同混种方式及增产作用研究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20):1-5.
被引量:1
7
曹红蕊,张姝雅,李滢滢,胡奇乐,曾正程,张帅.
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前后能量与氨基酸供需差异的模型分析[J]
.中国饲料,2023(22):234-240.
被引量:2
8
徐艳霞,杨曌,王洪宝,孙芳,王晓龙,柴华,李莎莎,吴玥.
青贮玉米与籽粒玉米间作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J]
.饲料研究,2024,47(11):114-119.
1
周玉乾,寇思荣.
甘肃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1(5):34-36.
被引量:4
2
2009年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续)[J]
.四川农业科技,2009(11):15-18.
3
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王振军,王国华,李雪琴.
玉米新品种陇单3号的选育[J]
.玉米科学,2005,13(z1):43-43.
4
罗明绪.
陇单3号(陇9—3×丹340)[J]
.甘肃农业科技,1993,24(4):10-11.
5
周玉乾,寇思荣.
耐密玉米品种在甘肃河西地区种植密度试验[J]
.中国种业,2011(5):44-46.
被引量:3
6
詹平明,赵怀亮,卢庭启,伍国萍.
青川县玉米新品种适应性试验初报[J]
.耕作与栽培,2015,35(5):47-49.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